“林博士,别来无恙?”终端屏突然弹出语音消息,电流杂音中夹杂着算盘珠子碰撞的声响,与陈默生前讲解量子算法时的习惯语气分毫不差。林远的后背贴上冰凉的座椅,看见消息来源正是“陈默数字钱包”,而发送时间,是他“死亡”后的第81天3时09分。
像素化玉兔摆件的红眼睛突然开始逆时针转动,显示小满的智能手表正在接收异常信号。林远点开定位,发现蓝色光点在“东仓路17号”附近画出鳞片形状的轨迹,而那个早已注销的仓库,此刻在量子地图上显示为“黑鳞生态实验室”,外围环绕着128个量子通信基站,正好对应当年的数据碎片数量。
终端屏的招募帖再次更新,“黑鳞重工”的logo右下角,鳞片纹路突然张开,露出半只戴着铂金领带夹的手——与监控中王工的手部特征完全一致,而领带夹的菱形纹路,此刻正与林远婚戒内侧的刻字形成共振。他忽然想起,苏晴的首饰盒里,也有一枚同样的领带夹,那是陈默去世前一周送的“纪念品”。
“爸爸,你看窗外!”小满的视频通话突然接入,画面里的小女孩趴在卧室窗边,手指着夜空中的光点。林远望向研判室的防弹玻璃,发现东南方的天空中,128个光点正排列成鳞片形状,与招募帖的动态logo完全一致。光点组成的图案中央,浮现出“第七次循环”的字样,而在图案边缘,有个熟悉的身影——笔挺的白大褂,领口别着铂金领带夹,正站在上海自贸区的仓库楼顶,向他所在的方向举起右手。
算珠还在地面滚动,狼毫笔的朱砂痕迹在《山海经》拓片上蜿蜒,像极了烛龙的鳞片纹路。林远的视线落在自己的手背上,发现鳞片形状的色素沉着已经连成一片,与招募帖里“抗辐射基因突变者”的示例图片完全一致。他忽然想起,陈默生前最爱的诗句:“烛龙衔火照幽都,鳞甲生光映太虚。”此刻,这句诗正以量子水印的形式,在终端屏的最下方闪烁。
鳞影谜踪,夜雾深锁,林远知道,当他发现招募帖的字体倒刺与王工指甲吻合的刹那,当比特币数字对应基因改造日期的瞬间,黑鳞组织的面纱已悄然揭开一角。那些藏在汉字笔画里的量子点,躲在招聘条件中的基因密码,以及浮现在夜空中的鳞片图案,正如同《山海经》里的古老传说,渐渐在量子世界里显形——而传说的主角,早已不是远古的烛龙,而是掌握了基因与数据密码的人类自己。
子夜的钟摆敲过十二下,终端屏的幽光突然转为血红,招募帖的每个字都变成鳞片形状,在屏幕上排列出“林博士,仓库的烛火为你而燃”的字样。在血色暗下去的瞬间,林远看见自己的倒影中,领口处露出半片银灰色鳞片,与苏晴上周落在他西装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案头的机械表突然停转,秒针指向3:09,表盘内侧凝着鳞片形状的雾气,渐渐显形为“黑鳞重工欢迎你”的瘦金体——那是陈默的笔迹。林远摸向口袋里的证物袋,里面装着从女儿鱼缸捡到的鳞片,此刻正在他掌心发烫,像条即将苏醒的小蛇,等待着破袋而出的时刻。
鳞影摇曳,谜踪难寻,秋分的夜风穿过梧桐山,将研判室的狼毫笔吹落在《山海经》的“烛龙”篇,笔尖的朱砂恰好点在“视为昼,瞑为夜”的“瞑”字上,仿佛在提醒林远,黑鳞组织的昼夜,早已不是人类认知中的光明与黑暗,而是数据与基因交织的永恒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