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天眼>第九章 荷开半夏 烈焰突起,调查中断

第九章 荷开半夏 烈焰突起,调查中断

朱寿俭一出现在工棚,就被民工围住。

“你们暂时搬到附近的民房过过渡,十天之内,我保证让你们住上舒适、安全的工棚房。”朱寿俭没有多余的漂亮话,一字一句却掷地有声,让民工们吃了颗定心丸,大家纷纷扛起装日用品的麻袋,像颗颗棋子,分布在附近村庄的民房里。

忙到晌午,朱寿俭回到所里,食堂师父又抱怨他回来晚了,早过午餐时间,剩饭剩菜都凉了,要给朱寿俭下碗面条,朱寿俭不肯。他吃着冷饭菜,不时被咽住,不得不放慢速度,细嚼慢咽。他咀嚼着,可玉红家人凄苦的面容,总是在他眼前挥之不去。他介入案情的整个情况,如同幻灯片般,在他脑子里一一回放。

夏玉红的三次来电,一次刚好是田秀珍报案、两次则是他在荷花村,为什么每次来电,刚好是他面对夏玉红的家人之时?难道,他的背后,一直有双眼睛盯着他?以玉红来电的信息,稳定玉红家人的情绪,干扰他判断的失误。殊不知,对方聪明反被聪明误,三番几次故伎重演,只能证明凶手就隐藏在本村,否则,不可能有这三次来电话的巧合。

朱寿俭思考着,索性起身去办公室拿来“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多年的习惯,走访一村一户,遇到一事一物,都要记下来。

他翻到了田秀珍报案的日期,日记上明确地记着玉红来电话的时间,分别是他在荷花村的7月5号,7月15号,还有一星期前的7月21号。他想对方也真够狡猾的,第一次来电,很快关机,显示手机没电,这在旅途中是常事;第二次来电,说自己在旅游,很快回家,契合了所有人的猜测和愿望,再一次被其蒙骗;而第三次的不声不响,却让任何人都不可能再相信,再受骗上当,因为这不符合玉红言行的常情,她妈妈说她从小到大,离家不会超过一天。而快二十天不归,意味着什么?

三次来电,证明处心积累的凶手,就在村里,为什么不在村里排查,而要寻遍天下?朱寿俭想到这里,一推面前的碗,站起来,喊来值班的徐警官,将自己的分析对其述说一遍,徐警官也茅塞顿开:“对,肯定在村里。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去排查。”

“好,我们出发!”朱寿俭一看手机,“确实是事不宜迟,现在十二点半,我们开车半个小时后赶到,差不多刚好是村人正在家吃午饭的时间。”

荷花村的一百五十余人,在村长的召集下,都来到了村委会会议室。朱寿俭以现场讲法的名义,排除了一些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妇女,会议室的人口顿时减了一半;再排除拖家带口、患有“妻管炎”的人群,最后二十来个光棍壮汉、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留在了会议室。

朱寿俭的目光,在查询之中,一直没有离开一个头发打理得纹丝不乱、红豆名牌白色衬衫扎在灰色西裤里的小青年,他面容白皙,衣服洁净挺刮,没有一丝皱折,见人说话斯文和气,偶尔与人搭讪,脸上不时还会飘过一丝红晕。

“他叫桂国宾,是我们村最有实力,最有前途的小伙子,他叔父是部队的一个师级干部,他爸爸是部队的团级干部,今年刚转业在北京一家外资公司任职,他留在这儿,就是等大学录取通知书,然后全家都会去北京。”村长对朱寿俭耳语,“绝对不会是他,你也不用怀疑他,他家教好,修养好,快要去首都了,农家人的女儿,就算是天仙,哪入得了他的眼。”

正说着,突然间,一股焦臭味传来;紧接着,便是浓烟滚滚,热浪扑面。

“起火了,起火了,快来打火啊!”外面,充斥着村人的呼喊,求助。

朱寿俭跑出会议室,只见田秀珍家的房子,在火焰中跳跃,倒塌。

田秀珍跑到朱寿俭面着,哭叫着:“朱所长,我72岁的婆婆还在家里,快救救她……还有,还有煤气坛……”

老人性命悠关,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煤气坛,催使朱寿俭如离弓之箭,向田秀珍的屋子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