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弥天大谎>第18章 神秘举报(1)

第18章 神秘举报(1)

五个月前,《南江新报》总编辑王洲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奇怪的来信。这封看似平常的信,如一块巨石,投进了宁静的《南江新报》,激起了惊涛骇浪。

尊敬的王总编,我是您多年热心的读者, 您是南江的名记,从中学到大学我是读着您的作品长大的,对您的正直和才华,我是由衷地钦佩。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常常深深地打动我,激励我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良知的人。自您担任《南江新报》总编辑后,每天读《南江新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心底深处,我早把您引为自己最信赖的人。

以下这些事,我只愿对您一个人说,信不信由您。您可以有很多理由不相信我,因为我们素不相识,而且我要说的这个人形象实在是太高大了,高大得令世人对他只有仰视。

他就是如日中天的康达集团总裁陆天海。

康达集团对外言必称美国黑李赚钱,实际上现在已出现巨额亏损。目前国际市场上美国黑李的价格已跌去一半,而进口果苗的价格却翻了一番。陆天海称赢利数十亿元,我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陆氏企业赚钱不假,并且富得流油。那么,这个天大的谎言之下,究竟要掩盖什么呢?

真正让陆氏赚得钵肥缸满的是他的营养保健品“唐皇补充胶囊”。而陆天海在任何场合都不愿提及。

这其中的猫腻在哪里?“唐皇补充胶囊”既然是这么好的一个项目,为企业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陆天海为什么不大张旗鼓地宣扬,反而抑此扬彼呢?刚开始我也很纳闷,悄悄地问身边的同事,没人说得清。后来我斗胆去问一位中层干部,遭到严厉的批评。说公司内部有纪律,下面的不能过问上面的事儿,否则你就卷铺盖滚蛋。可我不是一个任人随意摆弄的人,作为一个企业的职工,完全被剥夺了知情权,是不能接受的。虽然我每月所得不菲,但这种钱我拿得心里很不踏实。况且以我的所学,这份工作对我并不是惟一的。我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我表面上循规蹈矩、埋头苦干,实际上我在默默地寻找一个答案。

现在我成了集团一个部门的中层干部,经常参加集团一些重要的会议,耳闻目睹之中,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但同时,我的内心也在进行着痛苦的搏斗,毕竟陆天海对我不错,给我提职,给我高薪,给我配备小车。但是财富和权力并不能完全泯灭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社会良知。当我在享受这些财富和权力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孤独和痛苦的,在公司里没人会理解我,很多时候我是郁郁寡欢的。知道得越多,痛苦就越多,罪恶感就越重。本来我是可以早就给你写这封信的,但请你原谅我的优柔寡断。如果内心没有剧烈的争斗,那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况且我还有亲人在康达工作。我注定不是那样的英雄。

我了解的真相是令人惊愕的。

“唐皇补充胶囊”中可能含有一种元素,是什么我说不准,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脑部神经造成伤害,甚至可致脑瘫。以前发现的有几例,都是由执行总裁方家敏和总裁办公室主任姚少强出面处理的,行动极为诡秘,无人知晓。

我是在一个极为偶然的场合知道的。那天我和姚少强外出应酬,席间姚少强上洗手间,他的手机响了,出于好奇,我拿过来接了,没想到是一个患者家属。对方说:“姚总,你说的二十万怎么还没打过来?”我问:“什么二十万?”对方说:“你他妈装什么蒜!非要见了棺材你才流泪是吧?老子给你捅出去,你那狗屁‘唐皇’还有人要?只怕你那陆总要下大狱了。”“你能不能说明白一点?”对方听出什么来了:“你是谁?没你什么事,我找姚少强。要那王八蛋早把那事了了,让我老娘受点罪也值,否则老子闹翻天去!”挂了。

很显然,这是受害者家属索赔的。后来,我有意和姚少强接触想更多地掌握一些情况,精明的姚少强很快感觉到了,引起了警觉。

还有一事颇觉蹊跷。

最近,南江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唐皇补充胶囊”研制者谷崇渊的儿子谷丰涛突然来到康达集团出任发展部部长,并兼天达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谷丰涛只是一个中专毕业生,他凭什么一来就进入到我们集团中层干部之列,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中层干部都是经过多年打拼,做出了不菲的成绩才得到提升的。这里面有些反常。

王总,作为个人,我的能力十分有限。我向您说出这一切,只不过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也算是对你您多年给我熏陶的一点回报吧。至于您会采取什么行动,那就是你的事了。

总编辑王洲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内心波涛汹涌,强烈的震撼前所未有。对于陆天海这个超重量级人物,他是有顾虑的。

王洲把那封投诉信带回家,好好研究了几天,琢磨了几天,像侦察敌情一样,他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直觉告诉他,这是一场值得一打的战争,是一场有价值的较量。这封信的真实性不容置疑。这种判断,对他这样一个刑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来说,过于简单。但对方地位的显赫,不得不使他谨小慎微,思前顾后。无疑,这场决斗撼人心魄、引人入胜,足以引起世人的关注,其涌起的滔天巨浪,必将在南江市产生史无前例的大地震,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毁灭性的打击。

王洲从小就对刑侦破案有特别的爱好,并立志成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他本想直接进公安系统工作,最好是分到刑侦大队,在刑侦一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可命运常常捉弄人,你越想干什么越是干不成。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江市公安学院任教。当老师显然有违他的初衷。当他无可奈何地去学校报到准备去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当时《南江新报》正在向全社会招聘记者,并注明要招几位跑公安的记者,王洲觉得这是命运给自己提供的绝佳机会,不能放过,他想都没想就去报了名。结果王洲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不错的文学功底,一试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