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委为了保证西南地区部队,继续执行剿匪和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外,同时抽调第10军中的29师,加入第15军建制入朝参战。29师立即收拢部队,进行政治思想动员,整装待发。
卫宏光决心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领导看他年龄小动员的留下,卫宏光意志坚定每天一份决心书誓死随军入朝。领导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特意安排他一星期的探亲假,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告别。
卫宏光想,只要同意参加抗美援朝,宁愿不回家探亲也不愿耽误了入朝的统一行动。
领导好心善意的安慰他说:“入朝参战千里之隔,几时还乡谁晓得,不与父母见个面,一旦有闪失那可就后悔莫及呀!相信我,只要承当把你带走,决不会失信的。”
有了首长的承诺,卫宏光才不辞艰辛步行40公里回到老家安仁寨告个别,父母亲和两个小弟弟见到精神焕发的哥哥穿上绿军装,都很惊喜。家中虽然生活十分困难,母亲仍尽量做了好吃的饭菜犒劳儿子。
卫宏光告诉父母,自己要跟部队上朝鲜战场抗击美帝国主义时。父母亲口哽眼红,他们清楚儿子这一去生死难料,部队首长想得这么周到,让出征前的战士回家向亲人告个别知道去向,即使牺牲在外也有个着落。
二老看到眼前尚未成年的儿子就要上战场了,心里非常的难过,强忍泪水回头对他说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理,为娘的我懂,你去吧。人不出门身不贵,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见见大世面,比在山寨家里好。只是你,从小体弱多病,娘我不放心。出门在外要听首长的话,跟共产党走,有空常来个信,免得娘我惦记。”
母亲的连子心感动得儿子不住点头,泪目答应“娘,孩儿记住了。”翌日凌晨,父亲专程去20里外的安仁乡公所,叫回大儿子卫宏亮与即将入朝的弟弟相见送行。
卫宏光的大哥长他5岁,初中文化,随父亲广元经商,1948年,回安仁寨待业。1949年底,内江刚解放时,大哥和近房亲人宏图姐、大景兄参加了地方工作队。跟随部队人员下乡,发动群众,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准备实行土地改革。
大哥有文化威信高工作能力又强,被选为乡长整年累月在乡政府工作很忙,很难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但想到兄弟二人也许是最后一次相会,便放下工作,赶回家来和他见面。
战争年代,兄弟相见一面格外亲切。当他见到大哥满面汗水混合着泪水,疲惫憔悴的窘态时,心里不免一热,急忙拿起毛巾边帮大哥擦汗边激动地说:“大哥,我要上前线了,家里的事情就有劳你了,应该为我高兴才是。”
“我就是高兴,喜泪呀!14岁的弟弟保家卫国,全家人为你高兴。”大哥激情动魄地,说,“二位老人和两个小弟由我关照,你尽管放心的去吧,战场上奋勇杀敌。”还嘱咐他“在部队好好干,团结同志,尊重领导,经常来信。”
卫宏光在家只住了两天,他望着全家老少的祥和气氛,无忧无虑的赶回内江,随部队步行七天到达重庆。没有进入市区,不知这座曾经是“陪都”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就转移阵地了。
当天夜晚,住在农舍里的所有官兵,整装出发,直奔长江杩头,乘坐民生公司轮船,拥挤在最底层的货舱里。3天3夜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度过。
轮船进入三峡,抬头从窗外望去,莾莾大山,弘伟壮丽。出三峡后突然水阔天空,一路顺江而下到达汉口。
万人大部队离舱登岸,晨曦中集结在江汉关附近的大仓库里,一天不准外出,等待傍晚,整队步行穿赿汉口市区,登乘专运士兵的火车北上。这是卫宏光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和乘坐火车,什么都稀奇,心中五味俱全。
集团军行动,互助友爱的兄弟情分在娱乐气氛中度过。又是几个昼夜,顺利到达河北省内邱车站,步入县城走街穿巷进入驻扎区域。内邱县地处华北平原,一片皑皑白雪把田野村庄都淹没了。
师指挥部驻在内邱县城里,卫宏光所在的卫生所随指挥部,住在一户只有两位老人的家里。房舍宽敞,居住、工作都很方便。
华北地区的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练就了丰富多采的军民联合御敌经验,家家都有防空洞,户户连着地道战。男女老少对支援人民军队作战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
如今又面临着要送志愿军儿女出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任,他们更加关怀和鼓励入朝的官兵们:“小伙子,上前线,打胜仗,活着回来,给你们披戴大红花。”
亲切的祝福,话虽不多,句句忠恳,感人肺腑。特别是临行前,房东老大娘帮他们把领回来的几十斤面粉,全都做成了携带方便的干粮,感动得他们热泪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