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百年风雨山河谣>第十六章畏敌如虎叶志超败逃平壤

第十六章畏敌如虎叶志超败逃平壤

与舰同在邓世昌名垂千古

邓世昌看着快速下沉的“致远”号,激愤不已,拒绝别人的救援,并大声喊道:“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一同落水的爱犬叨住他的发辫不让他下沉,邓世昌无奈之下,奋力把爱犬按入水中,含恨自沉。

中日宣战,日军的最高统帅是天皇睦仁,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经过一个月的调遣,在朝鲜平壤集结了二万陆军,即叶志超部的芦防军六个营,丰绅阿部的盛军六个营,马玉昆部的毅军四个营,卫汝贵部的盛军十三个营,左宝贵部的奉军三个营,共三十五个营。这五路人马各自为政,武器装备落后,枪炮口径不一,有的还使用弓矢刀剑。李鸿章任命提督叶志超为统帅。

叶志超,安徽庐州人。牙山之战时,不战而退,谎报取得大捷,杀伤日军无数,李鸿章不明真假,传令嘉奖,赏银二万两,令其担任平壤所驻清军统帅,指挥各路人马与日军作战。

平壤是朝鲜的军事重镇,历史上是历代王都古城。西、南、东三面都是大江围绕,北面是大山,平壤古城就是倚着山坡建造,十分险要。总兵左宝贵对叶志超建议说:“平壤城虽然城墙坚固,地势险峻,但现在作战不同古代,倭贼武器先进,炮火猛烈,若固守城池,巳是下策。应在附近险关要道构筑工事,派军防守,迟滞倭贼,适时机动,内应外合,方为上策。”叶志超道:“李相(李鸿章)只命我守城,而今平壤不比牙山,墙厚池深,易守难攻,何惧几个倭贼。”不采纳左宝贵建议,也不认真备战,每日大排筵席,宴请各部将领,不作为。

六月十三日,日军陆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官山县有朋指挥第一混成旅团四千余人,在旅团长野津少将统领下,向平壤发动进攻。日本新式陆军全部学习西方陆军编制,装备精良,步枪先进,配备了各种新式野战火炮,战斗力很强。野津指挥日军同时向大同江南岸,平壤城玄武门,平壤城西南三处的清军阵地发动进攻。

清军统帅叶志超在平壤城指挥大营内听到轰隆隆的炮声,吓得浑身发抖,急令亲兵收拾行礼,要在日军合围之前逃出平壤城,被左宝贵、马玉昆等部将制止。左宝贵还派亲兵守住叶志超,不让他逃跑,自统奉军六个营三千人坚守在玄武门。

左宝贵站在城楼上亲自督战指挥,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军进攻。可日军炮火猛烈,奉军武器装备落后,伤亡惨重,在左宝贵的激励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的炮火。野津见玄武门久攻不下,亲自到玄武门外指挥,下令把野战炮搬运到城外的山上,对准玄武门猛烈射击。密集的炮弹倾泻而下,左宝贵和守军将士毫无掩护,一个个被炸得血肉横飞,惨不忍睹,左宝贵也中炮牺牲,连遗骸都找不到。

马玉昆和丰绅阿统领所部在大同江南岸和城西南同日军激战,由于地形险要,顶住了日军进攻。可统帅叶志超却吓破了胆,闻左宝贵战死,急令人打出白旗,下令卫汝贵、马玉昆、丰绅阿等将领停止抵抗,全军撤退。随后叶志超率先逃跑,且速度最快,一昼夜骑马狂奔五百余里,直跑过鸭绿江才停下脚步。两万多清军弃城溃逃,六天后全部逃过鸭绿江,途中被日军追杀五百多名。

日军占领平壤,清军四十多门大炮,一万多支步枪,五十多万两饷银和大批军需物资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仅军粮就够侵朝日军一万四千人一个多月的所需。日本天皇大喜,诏令嘉奖第一集团军司令山县有朋和前线指挥官野津少将。

叶志超只顾逃命,将朝鲜的安州、定州、义州等战略重镇全部放弃不守,日军第一集团军轻易占领朝鲜全境。

日军大本营认为陆军轻易占领朝鲜,并不一定能保住朝鲜,因为中国还有一支很强大的北洋海军。只有彻底打败北洋海军,掌握制海权,才能保住朝鲜,称霸远东。

北洋海军创办于光绪六年(一八八0年)。是李鸿章一手经办,经过十多年经营,投资一亿两白银,组建了一支拥有战舰九艘、守口蚊船六艘,鱼雷艇十艘,训练船三艘,运输保障船一艘,共二十九艘,是全世界海军排名第八的舰队。其舰船大都是从德国和英国购买的。两艘主力舰“定远”号和“镇远”号的排水量均为七千三百三十五吨,是北洋巨擘。但光绪十四年后因为慈禧太后修筑颐和园,停止购买西洋军舰,现有舰船航速每小时只有十五至十八海里,舰上快炮每十秒才能发射一发炮弹。

日本海军共有新旧军舰二十一艘,最大的巡洋舰“吉野”号的排水量只有四千一百六十吨。但其中九艘是光绪十五年后构造的,航行速度每小时达到二十至二十二海里。舰上快炮每秒能发射一发炮弹。虽然排名在第十一位,但航速和射击速率大大超过中国海军,且平时训练严格,战术灵活,战斗力较强。

北洋海军还建立了两个根据地,山东威海卫停泊战船,奉天(今辽宁省)旅顺港修理船只。各设提督衙门,保卫渤海口。中日宣战后,主战派要求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海军出海巡戈,掌握制海权。丁汝昌是安徽合肥人,淮军出身,曾在长江水师任职,李鸿章派他到法国、德国学习海军作战指挥,是李鸿章一手培养的心腹爱将,只执行李鸿章的命令。李鸿章认为北洋水师的船速和射击不如日本海军,“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若“游戈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威慑仁川,让日本舰只不能离开港口来犯。”下令实行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战略,堵塞威海卫两海口,密布水雷、木柱、铁链,消极地防阻日本海军进攻。

九月十二日,李鸿章收到情报,得知日军将集中兵力进攻平壤。在叶志超求援下,李鸿章决定派遣招商局轮船五艘,运兵十二营共六千人增援平壤,由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护送。丁汝昌率铁甲舰六艘,鱼雷艇四艘,共十六艘,是北洋海军主力。途中得知平壤失陷,运兵船和军舰遂转去安东,十六日抵达鸭绿江口外。五艘运输船开进鸭绿江,小型军舰和鱼雷艇一同开进。丁汝昌率领其余军舰暂泊在离江口十多海里的黄海海面上,准备第二天返回旅顺基地。

日本间谍将北洋海军出发时间,舰只数量报告日本大本营。大本营调集日本海军主力军舰集结于黄海,组成联合舰队,由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和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统领,准备向中国北洋海军发动突然袭击,在海上决战,夺取制海权。

九月十七日上午九时,北洋舰队发现西南海面上黑烟缕缕,知道有军舰来了。但了望哨兵报告船上悬挂美国的国旗,丁汝昌命令继续观察。到了中午,对方军舰越来越近,突然全部改悬日本旗。丁汝昌见日本海军来势汹汹,知海上大战不可避免,急令悬挂三七九九旗,实弹准备战斗,在旗舰“定远”号上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定远”舰管带(舰长)刘步蟾,海军副提督德国人汉纳根,海军顾问英国人泰莱。经过紧急商讨,丁汝昌决定发挥中国海军舰大的长处,采用“人”字雁行阵,“分段纵列,犄角鱼贯”迎敌。将“定远”号、“镇远”号两艘巡洋舰排在阵首,组成第一小队;“致远”号和“靖远”号两舰为第二小队;“来远”号个“经远”号两舰为第三小队;“济远”号和“广甲”号两舰为第四小队;“扬威”号和“超勇”号为第五小队。并以号旗招鸭绿江中诸战船赶来助战。

北洋舰队参战的十艘军舰总吨位三万一千三百六十六吨,有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四十五门,“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舰还有八门三0五毫米口径的主炮,威力巨大。

北洋海军布阵尚未完成,日本联合舰队列阵“一”字雁行阵猛扑过来。日本海军参战舰船共十二艘,其中快舰四艘:“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军舰八艘:“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比睿”、“扶桑”、“西京丸”、“赤城”。总吨位为四万零八百八十一吨,共有火炮一百零五门,多为速射炮,火力猛烈。

上午十一时五十分,两支舰队越来越近。在接近五千三百米时,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向日舰“吉野”号打出了第一炮,未中,落在船舷侧面。“定远”号管带刘步蟾指挥炮手修正瞄准,第二炮击中了“吉野”号,杀伤官兵十一人,引起火灾。当日本旗舰“松岛”号行驶到距离北洋舰队三千五百米时,旗舰开始猛烈还击,“定远”号中炮,丁汝昌受重伤,只能坐在甲板上指挥。但“定远”号上的信号装置被摧毁,丧失联络功能。战前,丁汝昌没有指定替代自己的指挥官和替代旗舰,其他和舰管带又无一主动接替,十艘舰船只好各自为战。

十三时十四分,日方“比睿”号落入“定远”、“镇远”的攻击范围里。“比睿”号见形势不妙,企图从“定远”等战船中穿过去,以逃避北洋舰队两支主力舰的火力。但为时已晚,“定远”号抓住战机,一发炮弹直入“比睿”号右舷的船长室,炸死官兵十七人,炸伤三十二人,并引起火灾。“比睿”号虽侥幸逃出北洋舰队的火力网,但后部舱面火势凶猛,浓烟滚滚,无法再战,只得向南驶离。十一分钟后,日方“赤城”号进入“定远”号的攻击范围内,刘步蟾发挥三0五毫米主炮威力,向“赤城”号连发数炮,一炮打在“赤城”号的炮墩,两名炮手被炸飞,弹片击穿了正在观看海图的舰长坂元八太郎的头部,鲜血溅在海图台上,染红了罗盘针。接着又有几发炮弹落在“赤城”号甲板上,舰上指挥官非死即伤,日方游击队赶来救援,“赤城”号才没有被击沉。

十四时二十二分,刘步蟾指挥“定远”主炮向日舰“西京丸”号射击,一炮击中“西京丸”号右舷的机械室后部,并打穿上甲板,使蒸汽舵机失效。“西京丸”被迫挂出“我舵故障”的信号,靠人力掌舵,勉强航行。北洋舰队穷追不舍,坐在“西京丸”号上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和其他六名将校都准备“效忠天皇”,在日舰各船的救助下,落荒而逃。

十五时零四分,“定远”号被击中,舰腹起火,火焰从炮弹炸开的洞口喷出,火势猛烈。刘步蟾一面组织官兵灭火,一面组织炮火继续攻击,这时日方第一游击队的几艘军舰向“定远”号扑来,形势十分危急,“致远”号驶到“定远”号前面,吸引日方火力,使“定远”号转危为安。

“致远”号舰管带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福州水师学堂毕业。是“经远”、“靖远”、“威远”等四舰营务处总管兼“致远”舰管带。“致远”号是一艘较小,且火力薄弱的战舰,在邓世昌指挥下,向日舰发起猛烈进攻,当看到旗舰“定远”号中弹起火,遭到日方第一游击队舰船攻击,为保护旗舰,他挂出大旗,驶到“定远”号前方,吸引敌人火力。“致远”号很快成为众矢之的,多处中弹,邓世昌一面指挥救火,一面发炮迎击。弹药很快消耗殆尽,邓世昌决定利用“致远”号航速快,舰首有冲角的优点,撞击第一游击队主力舰“吉野”号。他登上指挥台,对全舰将士高呼道:“吾辈从公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纷纷为?!”此时“吉野”号正处于“致远”号舰首正横位置。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船专持“吉野”指挥,如果撞沉它,就可以重挫倭寇锐气,掩护“定远”,我们开快车撞沉它!”陈金揆毫无犹豫地说:“对!撞沉它!让倭寇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不怕死的!”他一手把舵,一手操纵指挥器,传令轮机兵,开全速前进。“致远”号机器发动到最大限度,全舰震动,像一把尖刀冲向日舰“吉野”。邓世昌和全舰官兵昂首屹立在甲板上,那种誓死如归,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令“吉野”号舰上的日寇胆战心惊,拼命转舵加速逃跑。可惜天不佑人,眼看开足马力的“致远”号就要撞上“吉野”号,却被一发鱼雷击中,倾刻沉没。邓世昌和全舰官兵落入水中,邓世昌看着快速下沉的“致远”号激愤不已,拒绝别人的救援,并大声喊道:“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一同落水的爱犬叼着他的发辫不让他下沉,邓世昌无奈之下,奋力把爱犬按入海中,含恨自沉,时年四十五岁。全舰二百五十多名官兵大部壮烈牺牲,仅七人生还。

“致远”英勇攻击,吸引了日军主力,保护了主力舰“定远”号和“镇远”号。邓世昌死后,光绪帝为他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北洋舰队第二小队“来远”号和“经远”号也奋勇迎战。十四时二十分,“来远”号驶到日方二百米处,此时“赤城”号已伤痕累累,船长毙命,“来远”号发炮攻击,击中其舰桥,将代理舰长佐藤铁太郎炸伤。五分钟后,“赤城”号施放尾炮,击中“来远”号甲板,乘机逃脱。不久,“来远”号遭到数艘日舰攻击,中弹二百余发,后机器室也燃起大火,管带邱宝仁无奈将通风管密闭起来,舱门人员在高温下,仍有条不紊地工作,继续战斗。“经远”号赶来施救,也遭到攻击。中弹起火,伤痕累累,在驶往大鹿岛途中,又遭到日舰第一游击队四舰追击。十六时四十八分,“吉野”号在距离“经远”号二千五百米处开炮,管带林永升沉着迎战,指挥将士抵抗,发炮攻敌,激水以救火,林永升不幸被弹片击中,“破脑而亡”。接着帮带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接替指挥,相继战死。十七时三十分,“经远”号被日舰轰得船身破裂,沉没海底。全舰二百七十多名官兵,大部殉难。北洋舰队第五小队“超勇”号和“扬威”号排在“雁行阵”中最弱环节。这两艘舰是英国生产,已服役十三年。丁汝昌认为其战力最弱,有意保护,排在最右翼。但恰好面对日本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艘主力舰。第一游击队畏惧“定远”和“镇远”,在两军接近时,突然加速,发炮从“定远”、“镇远”的前面夺路进发,扑向右翼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并发炮攻击。“超勇”号和“扬威”号两舰奋力还击,一炮打中了“吉野”引发火灾。接着有几炮打中“高千穗”号,火药库附近的军官室被击穿。八寸多厚的钢板打穿了三个大洞,弹丸四处飞扬。“秋津洲”号第五号炮座也被打中。但是“超勇”号和“扬威”号自身伤亡惨重,“超勇”号是木质舰身,舰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开始倾斜,海水淹没甲板。官兵们纷纷落水。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恨不能杀敌,一心求死,“左一”号鱼雷艇赶来,抛出长绳向他施救,但他死意已决,不肯接受救援。沉海殉国。“扬威”号开始倾斜,只得驶离战场,但被仓皇逃跑的“济远”号撞沉了。士兵们纷纷跳水逃生,管带林履中则愤然投海自尽。此时,两位管带都只有四十二岁。

“济远”号和“广甲”号排在“雁行阵”最左翼位置,当日舰迫近时,“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立即下令调头离开战场逃走。因慌不择路,撞沉了受伤的“扬威”号。“广甲”号看到“济远”号跑了,管带吴敬荣也无心恋战,指挥“广甲”号跟着“济远”号逃跑,一直逃到大连湾三山岛外,迫近丛险滩,导致船底触石进水,无法驶出,吴敬荣只好弃船登岸,后来丁汝昌派船去拖,没有成功。无奈之下只好将“广甲”号炸毁。

“镇远”号是北洋海军主力舰之一,在大战开始之前,左翼总兵兼“镇远”号管带林泰曾下令卸除“镇远”号舢板,自断退路,决心“舰存与存,舰亡与亡”。大战中,“镇远”号始终跟随在旗舰“定远”号左右,在被日本旗舰“松岛”号发射的炮弹击中,大火蔓延之时,林泰曾发现“定远”号中弹起火,仍然指挥“镇远”号驶到“定远”号前面,与邓世昌的“致远”号一起抵御日舰炮火,为“定远”号救火赢得了时间。下午五时许,“镇远”、“定远”一起发射三0五毫米巨炮,攻击日本旗舰“松岛”号。击中其甲板,引起甲板上的弹药大爆炸,顿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松岛”被一片火海笼罩,死伤八十四人。坐镇“松岛”号上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甚感惊恐,此时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港担任警戒任务的“平远”号和“广丙”号赶来参战,形势对日舰不利,伊东祐亨下令结束战斗,率领舰队向东南方向退却。北洋舰队紧追不舍,日方五舰回头迎战,发挥其速射火炮的威力,猛轰北洋舰队。“定远”号、“镇远”号等舰弹药告竭,停止追击,黄海大战结束。

黄海大战持续五个多小时,北洋海军毁了五艘战舰,即:“致远”号、“经远”号、“超勇”号、“扬威”号,以及在逃跑中搁浅自毁的“广甲”号。“镇远”号、“定远”号、“来远”号受重创,阵亡官兵六百七十余人。日本四艘军舰重创,阵亡官兵一百二十一人。

黄海大战以中国海军惨败,日本海军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