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去水井那里做什么?去祭拜吗?”林逸凡好奇地问。
向阳拉着她的手说:“等他们放完鞭炮,我们就可以回去了。”
“啊,我们什么都不做就回去啦?”林逸凡刨根问底。
“彝族姑娘在举行婚礼的头天晚上要从娘家赶到新郎家,新郎家会派人去女方家接,晚上十二点之前接到新娘就可以,到了新郎家外面的时候新郎家里的人要放鞭炮。”向阳解释道。
“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为了驱鬼神辟邪,还有驱逐路上遇到的不干净的东西。”
“呵呵!意思是说,现在我们两个人只是按照彝族的风俗走一个过场而已,因为我家离得太远,又一直在你们家住着,所以出去躲一会儿再回来就算礼成啦。”
林逸凡刚说完,鞭炮霹雳啪嗒的响声打破寂静的夜,向阳赶紧拉着她回去。
放过鞭炮以后,帮忙的亲戚朋友们就起床开始杀猪了,为了寨子里这第一个汉族姑娘的婚礼,他们整整忙了一个晚上。当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时,天还没亮,林逸凡听见帮忙的的彝族男人们一边吃饭喝酒,一边唱着祝酒歌。虽然听不懂他们唱什么,但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歌声很忘情,那是他们对新人发自内心的祝福!对于林逸凡,对于他们来说,那天晚上也许都是一个不眠之夜。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向阳就喊林逸凡起床了,并开心地说:“阿妈说要给你穿一套新的彝族衣服,因为只有穿彝族衣服,才能佩戴银饰品,小妹说要把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你做一个美丽的新娘子。”
听完他的话后,林逸凡心里对婚礼充满了期待,一骨碌就爬了起来,随口问道:“那你穿什么呀?”
“我也有彝族衣服的呢,一件麻土布的刺绣褂子,不过也很好看的哦,等会穿来给你看。”向阳肯定地回答。
向灵芳教林逸凡穿好彝族衣服后,又帮她把头发盘了起来,最后再戴上帽子和银珠饰。
“这衣服要系腰带才好看,阿妈早就给你准备好了,腰带是她用丝线亲手绣的,很漂亮吧,腰带末梢的银饰也是纯银打制的,走起路来会碰撞出好听的声音。”向灵芳介绍道。
“你们这儿的女人大多都会刺绣吧,我看她们绣的每一样东西都活泼生动,就像真的一样。”
“是的呢,我也会绣一点点。”灵芳害羞地说。
穿戴好衣服后,向灵芳要带新娘子去水井那儿挑水,阿妈抓了一把糯米塞在林逸凡手里,然后用彝语对向灵芳说:“她是汉族姑娘,不懂我们的风俗,到时候你教她该怎么做,去吧。”
路边上住着好几户人家,一听到银饰品碰撞发出的响声,她们就知道新娘子已经出门了,都出来外面站着看热闹,到了水井边,向灵芳让新娘子先把糯米丢在水井里,然后在每只桶里装半桶水,
林逸凡疑惑地问:“小妹,为什么只装半桶水呢?还有我们刚才丢糯米在水井里做什么,祭井吗?”
向灵芳笑着说:“因为出门时阿妈跟我说不能让桶里面的水泼出来,所以我就给你装半桶水啦!”
向阳的阿妈听不懂汉语,林逸凡又听不懂彝语,所以只能靠向灵芳沟通,向灵芳不知道的,就问阿妈,阿妈说彝族新娘子在婚礼当天挑水,表示已经成为这家的媳妇了,从此以后就要为这个家挑水做饭,锤衣浆洗,往水井里扔糯米,是要拿糯米跟井神换水的意思。
向灵芳对林逸凡说:“附近的邻居家里都摆设了桌椅碗筷,他们会自己为客人准备茶水,那些东西都不用借的,办婚礼之前就有人安排好了。”
“我们这边办红白喜事都是这样的,等厨房里的饭菜做好了,她们就端着一个木托盘到厨房去取酒菜摆好 ,替办事的东家招待从远方来的亲戚朋友们,然后到了他们家办事情的时候,邻居们也要像她们那样做。”
向灵芳说完后,林逸凡接过话说:“好喜欢你们少数民族办事情的这种气氛,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水挑回去后,林逸凡就不用做什么了,阿妈说那天她是新娘子,没事的时候要躲在房间里。
上午十点半时,老银匠拿出一个精致的木托盘放在堂屋的供桌上,又在木托盘里放了一个瓷碗,然后把新娘子带的银珠手镯放在碗里,用来压朋友们送的红包。年轻的朋友都要把红包送到供桌上来登记,登记完名字后又把红包放回碗里。如果辈份比较大的,就不用放红包了,到下午两点时,新郎新娘要给他们磕头,到那时才给红包。
红包放得差不多时,邻居们才陆陆续续地搬桌子把碗筷摆起来,离水井不远的一个邻居家房子很宽,他们在房顶上并排着摆了二十多张桌子,还有两个大音响,林逸凡以为那就是传说中的长桌宴。
向阳介绍道: “在这儿坐着吃饭的大多是我同学、兄弟和发小,如果你的同学和朋友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也要坐在这儿吃饭。”
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林逸凡要和向阳一起提着酒和茶去招呼他们,婚礼上新郎必须带着新娘去给发小敬酒,其他的人则不用一一招呼。那时向阳不怎么爱喝酒,他们就叫林逸凡喝,林逸凡也不太会喝酒的,可是她好像推不掉了,因为他们都太热情,让她觉得不好意思拒绝。
“我们再不喝就是扫他们的兴了,你看他们今天这么热情,结婚这事一生就这么一次,小凡,你就破例喝点吧,这酒杯小,而且不会倒满的,一次只倒小半杯,醉不了。”向阳只喝了小半杯酒,说话就有些亢奋了。
“其实我也不会喝酒的,但是你们太热情了,让我盛情难却啊,那我就喝一杯表示一下好吗。”
“放心,不会喝醉的,女人天生就有几分酒量。”一个小伙子打趣说。
林逸凡只喝了小半杯,喝完第一杯后,在场的小伙子就开始大声地起哄,说林逸凡是寨子里嫁进去的第一个汉族姑娘,所以大家都非常高兴,然后还要让她喝,喝过三四杯后,林逸凡的两腮像是打了胭脂一般,走路轻飘飘的,心想不能再喝了,再喝下去连路都走不稳了。大表哥看势头不对,赶紧过去拦着说:“不能再让她喝了,等下还要磕头呢,别喝醉了把正事给耽误了。”
“是的是的!不能再叫汉族姑娘喝了,再喝就要醉了。”向阳的几个哥哥也附和着说。
房顶是露天的,特别宽敞,显得很空旷,大表哥把音响的声音开到最大。上面围了许多人看热闹,寨子里早已经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林逸凡是嫁到寨子里的第一个汉族姑娘,所以对她们的婚礼格外关注。
看到那么多人围着看热闹,向阳的大表哥对着人群随手撒糖果,嘴里还幽默地喊道:“大家好好看,好好玩啊,吃好喝好玩好,我们一起祝福汉族姑娘和向阳幸福美满,吉祥如意,好不好。”小孩子们开心地笑着去抢喜糖,大人们连忙大声起哄,嗦嗦,嗦嗦(嗦嗦是彝语一切顺利的意思)……
酒敬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兄弟喝醉了,他对向阳说:“能不能让我抱抱新娘子啊?我还从来没有抱过汉族姑娘呢!”
“你怕是连姑娘都没有抱过吧,哈哈哈!”坐在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跟着瞎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