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刚刚宣布与曹魏和好,公元223年,再次与曹魏断绝了关系。这次,彻底激怒了曹丕,他仍命司马懿留守许昌,决定再次御驾亲征。
曹丕没见过孙权,他只知道孙权长他五岁,听说他是绿眼睛、棕色的头发、紫色的胡须。但曹丕感觉孙权极像张闿,突嘴龅牙、唇边两撮炸胡须。继而他想起了兖州府衙后塘边那口废井里被他小时候踢下去的黑豹犬,那黑豹犬像张闿一样突嘴龅牙、唇边两撮炸胡须。
曹丕两道倒立的剑眉混如黑漆,细眼睛里射出寒星般的光泽,他沉思:“看起来刘晔那时的劝告还是非常在理的。”吴蜀大战之前,孙权来书表示归顺。他那时想拉拢利用孙权,也想将他剿灭。考虑再三,曹丕还是接受了东吴的投降,拜孙权为吴王。那时曹魏许多大臣对都坚决反对,包括刘晔。刘晔当时劝他说:“陛下封孙权为王不妥。自从先帝起兵到现在,已经兼并了天下八成土地,名扬天下。陛下称帝,也名镇四方。孙权虽然有雄心壮志,却不过是之前汉的一个将军,他畏惧魏国,很难对我造成威胁。现在我们接受孙权的投降,可以晋封孙权为将军,不应该封他为王,不应该和孙权成为君臣关系。愚以为他投降完全是虚心假意,如果封他为王,是给老虎添上了翅膀,可能会助长他的势力。”
曹丕现在很后悔当时没听刘晔的劝告。孙权在夷陵之战中战胜了刘备,拒不兑现先前的承诺,态度越来越冷淡,现在竟然与魏国公开决裂。
还有一件事情让曹丕心存芥蒂,青州、徐州一带有所骚乱。他想借攻打孙权的机会,顺势解决青州徐二州骚乱的问题。
黄初五年(224年)七月,曹丕巡至许昌(今河南许昌东)时,准备再次攻吴。侍中辛毗劝谏曹丕:陛下,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国家战后刚刚完成对东吴的一次征伐,百姓需休养生息,此时攻吴弊大于利,应暂缓行动。待10年后国富民强再攻吴,定能一举成功。
曹丕统一江南的愿望迫切,未采纳辛毗的建议。他留司马懿守卫许昌,亲自率领水军南下。九月,曹丕第二次率领南征大军由广陵抵达长江沿岸。
孙权闻信,在安东将军徐盛建议下,命人从建业到江乘江边一线修筑了大量的假城楼。假城楼是用许多木架搭建的,木架外面包裹芦席,芦席上加上一些五彩的装饰,一夜之间即建成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长达数百里的疑城假楼。孙权又命令士兵在城楼外的长江上排列了浮动的战船。并派出舰队在长江上巡弋。
让曹丕误以为东吴已经集结大军严阵以待,没敢轻举妄动。主要是此时长江水位迅猛上涨,浪花滔天,曹丕所乘大舰几乎沉没,加之吴军阵容强大,防守严密,曹丕面临长江“轰哗”“轰哗”的水涛,禁不住叹息:“魏国纵然有万千队铁骑,面对有长江天堑为阻的东吴,也都派不上用场了,江南不易图也。”
曹丕明白,想要击败东吴,必须要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需要长期的准备。可恨的是,曹丕期盼早日统一祖国的大好山河,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啊!
他想起了《汉乐府》中描写江南的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无疑,江南是美丽的,他不能满足于眼下曹魏占天下十分之八,相当于四个蜀汉和两个东吴面积的现状。他一定要铲除反复无常的孙权,消灭脸皮特厚的刘备,彻底消除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大魏一统天下。他要快速扩大水军,打造一只强大的水师。
可眼下呢?他只能撤军,但他不能空手而归,除了大军巡行弘扬国威压制地方豪族势力之外,他要乘机解决青州徐州骚乱的问题。青州徐州骚乱史称“利城兵变”,这次兵变与臧霸的升迁有关系。
臧霸,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人,是地方豪强。汉末以来,青、徐一带存在着以臧霸、孙观等为首的割锯势力。利城郡是汉末设置的。当时曹操与袁绍的同盟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但双方都有各自的掣肘,袁绍是幽州公孙瓒;曹操是徐州吕布,两人默契地选择先剪除其他的势力曹袁再一较高下。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消灭了吕布,控制了徐州。不过徐州不仅仅存在吕布这一股势力,还有以臧霸为首的地方豪强。当时臧霸反对曹操,曹操控制徐州后,不计前嫌向臧霸抛出了橄榄枝,将青州、徐州委任给臧霸,并且让臧霸招揽其他的豪帅。这些豪帅就成为了曹操的臂膀,后来的战斗中也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豪强势力,他们虽名义上归顺曹魏,实际上却拥有独立的地盘和兵力,那时候魏王曹操对他们采取羁縻政策。
曹操逝世曹丕即位,臧霸所统领的军众和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在洛阳的青、徐兵就发生骚动,大部分鸣鼓擅自离去。这些事前文书有交代。曹丕当时采取抚而不讨的策略,稳住了他们,控制了局面;
曹丕让曹休都督青、徐二州,对散去的士兵采取安抚政策。
过后,曹丕对臧霸十分冷淡。臧霸也有过抱怨。“利城兵变”的首领有两个人,一个叫蔡方,一个叫唐咨。蔡方是利城郡兵,唐咨是利城小军官。二人对臧霸都十分敬佩,两人率领利成郡兵士反叛,杀掉太守徐质。唐咨利城郡人,参加了叛乱,他武艺高强被推举为反叛领袖。
魏文帝曹丕派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领兵镇压反叛的士兵,唐咨兵败逃亡,经海路逃到了吴国。
臧霸曾向曹休说过:“陛下不肯听从臧霸的意见罢啦,若能借我步骑万人,我必能横行于江表。”曹休把臧霸的话告诉曹丕,曹丕怀疑臧霸之军先前擅自离去与臧霸有关系,这次“利城兵变”也与臧霸一定有关系。如今他仍意壮如此,便东巡,趁臧霸来朝见他时,先夺去了他的兵权,封他担任地位很高的保卫京城的执金吾一职。实际上是明升暗降,让他交出青徐二州兵权。
曹丕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平息了利城兵变,铲平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最终巩固了北方的统一,使魏国国势更加强大。
史学家评论,曹丕第二次亲征东吴的真实目的不是伐吴,而是以此为幌子不声不响地平定青、徐割据势力,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小心谨慎又不失坚决果断的风格。
魏文帝曹丕暗暗盘算,现在国内安定,国库富足,民风淳朴,百姓和乐,他该放开手脚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他的人生理想了。这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