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市中心很漂亮,大巴从海湾把考察团拉到了市中心,在一家超市前停下,人们走下车来到超市中参观。
毕刚走进超市后发现曹颖走在最后边,于是他放慢脚步,等她赶上来。其他人都从他前面走过去,冷雨和林忠边走边谈论着海湾战争的老话题,王福林和刘春风也说笑着超过了他。
曹颖走过来知道毕刚在等她,还故意说:“怎么不快走?等我?”
毕刚望一眼前面的人们,然后悄声说:“你向王福林解释了吗?”
曹颖回答说:“解释了,不过看他的样子并没有把我们之间的事当回事,你是不是神经有点过敏?”
“不,你错了,你难道忘了文联领导在出国动员会上的话啦?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考察团内出现滞留和出逃现象,所以李书记才把他在美国见到和听到的情况说得那么吓人,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产生那种想法。王福林是秘书长,又是这次出国考察的发起人,组织者,他更加害怕。你还记得吧,在组团过程中他对你的资料特别细心,连你在国外的那个男同学奇峰的事都问得那么细,他是在防备你呀!他曾经问我认识不认识你,我就担心他怀疑咱俩,所以没有给他说真话,昨天晚上咱俩在飞机上的事让他亲眼看见了,他能不怀疑咱俩有滞留的可能吗?”
“不会吧,你不要说得那么吓人。再说关于奇峰的事是我主动对他讲起的,不是他问出来的。”
“你为什么要对他讲奇峰?他最害怕的就是咱们在欧洲有关系,你明白吗?”
“可是……可是开始时你并没有告诫我,我也是无意中说出的,我说我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就叫《巴黎之恋》,他说你为什么要写自己不了解的题材呢,他这样一问我就把奇峰的事说了出来。”
毕刚摇了摇脑袋说:“你呀,总是不动脑子。好了,不说这件事了,我要提醒你的是,飞机在德国的法兰克福降落后,你要把护照拿好,一出机场我们就见机行事,要看我的眼色行事。”
曹颖担心地说:“要是他们看得紧怎么办?”
“62个人,他们能看得过来吗?”
“假如没有机会走那该怎么办?”曹颖担忧地问道。
“那只能重新寻找机会了,一旦护照被收回去,我们走也危险,欧洲对非法移民打击力度很大,没有护照寸步难行。假如在法兰克福走不了,那就只好想办法偷出护照再走。”
曹颖望着毕刚说:“能偷上吗?”
毕刚说:“试试吧。”他说着抬头望见王福林正站在超市柜台前向这边张望,他赶快说,“往前走吧,王福林在观察我们,一般情况下咱们少碰头,免得他再生疑心。”他说完丢下曹颖快步向前走。
毕刚也是内大中文系毕业的,和曹颖也算是校友。毕刚当年从内大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印刷厂,改革之后他看到了发财致富的机会,就和单位写了停薪留职的合同,然后自己出来办起了印刷厂,由于资金不足他找来几个同学和朋友入股一起干,他的股份最大就当了总经理兼厂长。
前些年干得不错,印刷厂收益很大,于是他扩建了厂房增加了最新的设备,印刷的效益也就如日中天。那阵子毕刚还有闲心写些诗,先后还出版过两本诗集,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反响,至少也算个诗人了,而且混进了作家协会的队伍中,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后来他喜欢上了打麻将,在麻将桌上他认识了一位炒股票的行家,在行家的引诱下他也喜欢上了股票,先是小量去炒,后来见到了利润就开始大把大把地炒,去年他一下子被套住了,为了想翻盘,他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押进去不说,还把印刷厂的周转资金也挪用了,然而他越陷越深,不得不打情人曹颖的主意,在她那里动用了150万之后股票仍然不见起色,而印刷厂面临着倒闭,股东们纷纷质疑,他却从来不敢流露他炒股的事,只是用谎言来搪塞。
他自己初步算计了一下,印刷厂的200来万被他扔进水里不说,他自己的几十万积蓄也进去了,加上曹颖她们厂的150万的话就是400万元人民币,这要露了馅就只留下自杀了。所以他早就开始谋算着潜逃之事,不想遭受牢狱之灾。他曾经想过利用出国旅游的机会到国外滞留,但是总也找不着好机会。于是他背地里和在巴黎做生意的老同学凯丝取得联系,说他要带几百万块钱去和她合伙做生意,让她给他提供方便。凯丝给他回过两封信,答应可以帮助他。而在具体操作时遇到了麻烦,他手头没有多少钱,如果到了巴黎之后,凯丝发现他没有带钱出来就要怀疑他骗了她,那就坏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接到了内蒙古文联发给他的通知,邀请他到西欧十一国进行考察,他就像落入茫茫大海之人突然间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欣喜若狂,马上开始操作。操作过程中他想到了曹颖,他感觉这个女孩还不错,人老实也很漂亮,对他也忠诚,既然要出国避难,为什么不顺便带个美女出去呢。再说自己已经把她害得很惨了,假如把她丢下就意味着她要替他去坐牢,这样也就太损了些,不如干脆把她也拉上一起来冒一次风险,就这样他又想出了一招,让曹颖回厂子再赊100万元的产品,然后他把这些产品推销出去,把提成拿出来帮助曹颖办了出国手续,同时也稳住了曹颖厂子的领导。曹颖的出国手续也办得非常顺利。
将曹颖出国安排好之后,他又通过一些银行的朋友暗中将厂子抵押出去,谎说要扩大厂区建设,增加最新设备,然后从银行贷了250万块钱,只给厂子里留了30万机动资金,其余的统统兑换成欧元,锁进了自己的旅行包里。至于他和曹颖两人60000元的出国抵押金吗,表面上是他出的,而实际上都是造纸厂和印刷厂的活动资金,只不过他拿来存成了他和曹颖的名字罢了。毕刚临走前,把自己座下的高级小车也偷偷卖掉,所得的钱一部分交到厂里财务室,一部分他说出国考察之用,而实际上他把剩下的钱都交给了妻子刘月,让刘月留作家用。当然,他留下的那点钱也只够妻子生活一两年,而他却打算永远离妻子而去,到异国他乡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回来了。他的结发妻子与他同年,和他一起长大,也算是青梅竹马了,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并在大学里与郝芳馨(后来改名凯丝)谈上了恋爱,可是他们之间的恋情没有维持多久就宣布分手了。
说起凯丝来他还真有点心酸。凯丝是他当年大学的同班同学,两人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打得火热,可后来凯丝的父亲被打成了反革命坐了牢,毕刚的父亲就坚决反对儿子和凯丝来往,毕刚当时并不理解父亲,于是和父亲闹得不可开交。凯丝见他为了自己敢于和父亲决裂也很欣赏他,但是她认为自己的家庭如此糟糕,感觉自己也已经不配毕刚了,于是她主动提出和毕刚分手。
毕刚不从,与凯丝仍然来往甚密,凯丝也就下决心与他结成连理。然而不久,毕刚与自己童年的伙伴刘月不期而遇,并发现她出脱成一个貌若天仙的姑娘,比他的恋人凯丝还漂亮,于是就与刘月来往密切起来。凯丝发现后与他大动干戈,随后气愤地离开了他。凯丝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改革大潮涌来时又去了巴黎,并且自己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生意很火。
凯丝现在已经入了法国籍,走了之后再没有回呼和浩特市,也没有主动与毕刚联系。毕刚也是从同学手中拿到了凯丝的电话和通讯地址才与她取得了联系,从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到凯丝其实一直没有成家。毕刚想滞留巴黎,有绝大多数的因素来源于此。但他也了解凯丝的人品和性格,和她重叙旧情的可能已经不大,再说凯丝也已经年近五十,与年轻漂亮的曹颖无法相比,所以他才决定把曹颖带出去,然后一起在国外发展,这就是毕刚的阴谋。
毕刚其实早就认识作家王福林,也读过他不少作品,但是没有和他深交,这次王福林组团出国考察才和他有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来往。为了防备王福林觉察到他准备滞留的野心,所以他在与他来往时非常谨慎,把出国考察看得很淡,有时还显示出要主动放弃这次机会的样子,反过来好让王福林主动劝他不要坐失良机。王福林也许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滞留国外,所以在电话中反复叮嘱着他不要失去这个机会,这正中他下怀,所以办理一切手续时显得很顺利。也是为了怕王福林看出破绽来,所以他从来不和曹颖一起去文联,同时也叮嘱曹颖不要向王福林流露他与她的关系。这一切做得仿佛点水不露,可是昨天晚上在飞机上却露出了破绽,曹颖与他的拥吻却让王福林无意中撞了个正着。这看起来是件小事,而在他看来却非同小可,因为王福林和曹颖是同乡,曾经还问过他认识不认识曹颖这个女作家,他当时摇头说不认识,而说了此话不过几天,曹颖居然和他在飞机上热吻,这鬼话就不攻自破。王福林会怎么想?本来就对曹颖参加考察团有怀疑,如今毕刚和曹颖又是这个样子,而且他和曹颖在法国都有朋友,难道人家不动脑子吗?
毕刚正这样想着,就见王福林向他走来。
“毕刚,你想什么呢,快走吧,上车,到机场。”王福林边望他一眼边说,然后就离开了。
下午,考察团从多哈机场转机飞往德国著名的大城市法兰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