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老佛爷不高兴:慈禧太后评传>第二章 引子:老佛爷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2)

第二章 引子:老佛爷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2)

问题是没高兴多长时间,寡母的独子同治皇帝又死了,时为同治十三年(1875),慈禧41岁。守寡14年,资深寡妇最大的痛当是:中年丧子!按娘家人那根正的说法,慈禧“所有的幸福都结束了”。(叶赫那拉·根正,郝晓辉:《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金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一个寡妇的幸福结束了,陪葬的却是大清全体臣民!

也不知哪方专家说过,一个女人,最适合她的是三个孩子,否则精力充沛的她会无事生非的。这话我信,能量守衡嘛,母爱也是一种能量,总得让她有事干。潘金莲若与武大郎生了三个宝宝,与西门庆勾搭成奸的偏好与性趣将大大减少,甚至没有。中国现在的社面上也很流行情人制、一夜情甚至礼貌性上床……但是说慈禧红杏出墙,似乎又不大可能,后宫里一溜的宫女与太监,纵有贼心,也没贼与你搭配啊。宫外恁多爷们儿,也没人敢跟她讲“礼貌”。她又不好意思像武则天那样,公开的母鸡司晨兼抱养二爷团什么的,只好把全部能量灌注到国家大事与自己的吃喝玩乐上了。她把自家妹妹婉贞与老公弟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4岁的载湉抱进了宫中,收做了儿皇帝,是为光绪。从咸丰这方面排,光绪是侄儿;从慈禧那方面排,光绪是外甥。像慈禧这种女强人,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谈不上爱,对载湉这样的侄儿兼外甥,更是铁定后娘心了。

瞿鸿禨记载,慈禧曾跟他感叹曰:“皇帝入承大统,本我亲侄。以外家言,又我亲妹妹之子,我岂有不爱怜者?皇帝抱入宫时,才四岁,气体不充实,脐间常流湿不干,我每日亲与涤拭,昼间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节其饮食。皇帝自在邸时,即胆怯畏闻声震,我皆亲护持之。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唯恐不至,尚安有他?”(瞿鸿禨:《四种纪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那根正也说,他老姑奶奶一开始也想把这孩子视为己出来着,只是后来越来越失望。此话也许对,因为我们没法考证,更没法诛心,断定慈禧一开始就是个后娘心。但是我们可以看结果,按我的评价,娘亲不亲,主要得看孩子在娘面前敢不敢耍娇、耍赖、耍横。光绪老大不小了之后,在慈禧面前都一副乖孩子的模样,个性不像同治那样混不吝,与她娘玩二百五什么的,这应该就是后娘与亲娘治下孩子的显著差别了。

总之,刨除遗传的因素,同治的娇横与光绪的懦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能说明慈禧做亲娘与做后娘是有所不同的。不过也不知这后娘咋想的,武则天给自己创造一个单独的名字:武曌;这后娘却给自己创造一个单独的称呼:亲爸爸!如果说“明空”反映了武皇的政治诉求与人生境界的话,那么“亲爸爸”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别里别扭。日常口语中,满族人称爸爸为“阿玛”,称妈妈为“额娘”,而“爸爸”,则是“额娘”的尊称,一般只有掌家的嫡母(正妻)才可以配享。如果说“爸爸”显示的是慈禧掌家的正宫太后的威风,那加个“亲”字干吗?大清版的爹亲娘亲不如老佛爷亲?

光绪称慈禧为亲爸爸,与此同时,宫里宫外的人开始称慈禧为老祖宗、老佛爷。老祖宗还好理解,《红楼梦》里的贾母就被一干人等一口一个老祖宗的招呼着。至于老佛爷,据说来源不少,第一,它是清朝皇帝的特称,就像宋朝皇帝特称“官家”一样。第二,据说是光绪初年,慈禧二度垂帘时皇宫大秘书长李莲英拍马屁的结果——李秘书长在北京万寿寺大雄宝殿三世佛的后面另建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像,当着文武百官与寺院住持之面认定太后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并带头跪下大喊老佛爷。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横行天朝,资深寡妇开始向老寡妇过渡!

老寡妇越来越不高兴。光绪二十年(1894),老寡妇60岁了,想大办生日。偏偏小日本捣蛋,甲午战争爆发。小日本捣蛋也就算了,国内某些大臣也捣蛋,建议老寡妇停止挪用海军军费扩建她的颐和园,以致于老寡妇咬牙切齿地说出了她的名言:“今日令我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戴逸等:《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儿皇帝光绪富国心切,强国心盛,病急乱投医般,跟“广东小人”(恭亲王老六语)康有为搅到了一起搞什么劳什子维新,维得老寡妇与既得利益集团和顽固派们“心神不宁”,于是乎,她又政变了,时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旧历戊戌年,所以称戊戌政变。老寡妇64岁,开始了第三次垂帘,名曰“训政”!

年龄越老,脾气越大,训政也觉得不够解恨。既恨光绪对她的负心,更恨“广东小人”康有为对光绪的忽悠,还恨日英等东西洋人对“广东小人”的庇护和对维新的支持。于是老寡妇想废掉光绪,另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没成想外国人严重干涉大清内政,抗议并声明:除了光绪,其他中国领导人他们一概不承认,还说什么后果自负!老寡妇一听就冒烟了。载漪又从背后添了一把火,搞了张“勒令老太后归政”的所谓洋人照会。这下完了,老寡妇干柴失火,豪迈千古,同时向11国列强宣战。宣战就宣战吧,问题是老寡妇的宣战与众不同,完全无视当时的国际游戏规则,对外没给任何一个国家下最后通牒,仅对内下发一个“俺实在忍受不了”的诏书,以致于一些高级将官不知道该跟谁开战,回问中央咱到底与哪国失和了?更要命的是,太后所谓的开战就是让官军与义和团特攻队攻打外交使馆与租界区,不分哪国,见洋人就杀,遇洋货就烧,逢洋字就骂,沾洋气就打。朽屋遭暴雨,破船遇飓风,天朝陷入了庚子之乱……历史证明:老佛爷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天朝路在何方,天朝如何崛起?

过去仍旧在向我们招手,历史依然是未来的路径。老佛爷不在了,但她的精神犹存!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去体味那历史的吊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