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寿梦之长子诸樊,在父亲去后即位已有年余。好胜心切的他,一直将虎视眈眈的目光,瞄准了楚国,“现在,终天等到了这一天。”
“可是国君,按照中原的周礼,当一个国家处于大丧期间,不管有多大的深仇大恨,也是不能讨伐的。”有臣子劝阻。
诸樊不以为意:“吴国的崛起,是在大晋、巫臣及令公子狐庸的扶助下,我们吴人齐头并进而获得的,与他周人何干?又何必要拘泥于所谓的周礼?”
“吴王说的极是。施人于惠,且自行遵守的礼仪,才是值得普天下推广的。而当下所谓的周礼,周人自己都未必遵守,我们又何必用这些迂腐的礼数来作茧自缚呢?”摸透了诸樊心思的臣子,自然更多,“楚国新君熊围正处于大丧之期,加之内阁未稳,绝对不会想到我吴前去攻伐,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此次,寡人倒要学学楚国国君,一马当先,亲自率军!”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率领吴军,组织大批水军与车战将士,西渡长江侵入楚国境内。
“好个吴人,居然在我楚大丧期间前来侵犯,不拿出我楚的雷庭手段狠狠痛击,不尝尝我楚的厉害,其贼心不死!”哪知刚继位的楚康王熊围,并不胆怯,而是立即派兵迎战,“此番战斗,令尹熊贞尚要协理不谷操办先王丧事,分身无术,就让司马子庚、神箭手养由基领兵迎吴敌!”
“诺!”养由基与子庚领命。
吴国欺人太甚,居然在楚国大丧时期来犯!张狂太盛必亡之!这支对吴国军队深恶痛恨、同仇敌恺、士气高涨的军队,在子庚、养由基率领下,行军相当快捷。很快便与吴军在庸浦(今安徽无为南长江北岸)一带狭路相逢。
头脑清醒的子庚,察看了一番地形地貌后,与养由基在帐营中商议具体行动方案。
“吴国趁我楚有丧事,认为我们不会出兵,必然会轻视我们而不存戒备之心。你设置三处埋伏来等我前去引诱他们。”跟随楚庄王、楚共王出生入死,历经沙场的养由基,作战经验日趋丰富。
“好!说到我心坎上了,我们就这样分头行动!”子庚指着沙盘道,“吴王继位才一年多,早就想攻楚树立权威,自然意见风发。你若佯装不敌,他必定会紧追不舍;我则带着主力埋伏于庸浦,只待吴军进入包围圈,我们便合而攻之。”
“司马才德兼备,此战我们有信心取胜!”养由基的战术与子庚不谋而合,他们二人相处融洽,彼此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打出楚国雄威。
“能得到神箭手廖赞,我不胜荣幸!”子庚虽然是楚庄王之子、楚共王之弟,身为王叔,但为人处事却智慧而平和,深得人心。早在公元前561年,楚共王因身体不适,让他代自己护送王后秦婴回秦国省亲,其智慧的言论,深得秦景公欣赏,便欲想将他留在秦国共商大计;楚国却不愿意失去这个人才,又不好得罪秦这个盟国,于是出重金找到晋国大臣向秦国发话:
“如果秦人不放子庚归楚,晋国便要在陈国修筑壶邱城,彻底隔断秦国进中原通道。秦国这才不得不放子庚归楚。在战争随时可以点燃的诸侯国间,楚、秦、晋却同时看中了子庚的才德,可见其德行非同一般。
一切都如子庚和养由基所料,当吴军与养由基交锋没几个回合,养由基便落败而逃。
“将士们,追!”诸樊哪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楚国丧期力不从心,现在是你们为国立功、一展抱负的时机!”
吴军如同蜂巢,穷叮不舍。
“吴军追来了,快撤!以保全我楚实力!”养由基心急如焚。
“哈哈,楚军不行了!将士们,给寡人全歼这支楚军,打出吴军的风范!”诸樊将进军的鼓点,敲得山摇地动。
眼见高骄的吴军,终于钻进了子庚的包围圈。
“快,不要让楚军跑了!”吴军一心想全歼这支已成为自己手下败将的楚军,加快了速度,冷不丁一声炮响,万箭如同雨下,在弥漫的硝烟之中,不少兵将落马,紧接着马匹倒地。
“不好!中了楚人的奸计了,快撤!”诸继被迎面的突击惊醒,急忙下令撤退。
但一切都未时已晚,养由基调转车头,由败退状态改为进攻状态,率兵迎头痛击。
“保我楚疆域,将士们,打!”子庚率着主力军队,将吴军三面合围,刀击箭发,吴军死伤无数。
“快,想办法冲国楚人的包围!”吴军完全处于劣势之中,败迹已显,诸樊的心态崩溃了,左冲右突只求逃命。
吴军,在楚军强有力的攻势下,很快崩溃。
“保护好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子党,不愧是吴国第一猛将,他一边命臣子们合围在诸樊身边,保护吴王仓皇逃命。一边一马当先,左挡右抵,杀向楚军。
公子党打着打着,他的马匹却连中数箭,赫然倒地,他被一哄而上的楚兵活擒。
楚康王即位,就一举获得初战大捷的结果,举国欢腾。而吴王诸樊侥幸逃脱后,心里的不甘与恨意,更是想叠加的城砖一样强硬:“好个楚国,使用奸计迫我吴军,让寡人颜面尽失,这仇,寡人早晚得报!”
可是,在诸樊还没想出如何报复楚国的好理由时,楚康王在大丧结束后,所作做的第一个决定便是伐吴:“既然吴国在我楚大丧期来犯,就得让他们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臣愿领兵前往!”令尹熊贞请缨。
“准奏!”楚康王道,“还是让司马子庚、神箭手养由基作为副手如何?”
“谢主隆恩!”令尹熊贞道。
公元前559年秋,由令尹熊贞率领楚军前往吴国大举进攻。
“楚军作战厉害,硬碰硬显然是不行了。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吴军,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到楚国出兵的消息,吴王诸樊立即召集臣子们,商议作案方案,“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守城,一路埋伏在楚军的必经之路。”
众人频频点头。
“守城者,当敌人来进攻我们时,闭城不出;等楚军疲备欲退时,再开门与埋伏之军合而攻击。”诸樊部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