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当然,孙膑所创造的“奇迹”,只是齐国当下的一种娱乐。很快,魏国使者的到来,给楚、齐等六国,送来新的“奇迹”与兴奋点。

尤其是楚宣王,简直高兴得手舞足蹈:“不谷幸而不曾听信那两个糟老头的话,弱秦怎么可能一统天下?这不,我楚等六国,便可在魏侯的联盟下,一举灭秦便指日可待了!”

“大王英明!”这个消息,也着实震呆了江一。这样的大手笔,比起秦王攻打巴国,堪称宏伟了!不过,呆傻、不务正业的楚宣王,也真的应了憨人有憨福之言。江一瞅着肥头大耳的楚宣王,暗暗想着,魏惠王花了多大的力气伐赵、韩、秦,才建立起联盟六国的信心?又得花费多大的力气,才能灭秦分得一杯汤羹?而秦宣王,只是打打猎,吃吃肉,便救秦娶了漂亮的秦国公主;他还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便占领巴国疆域与盐泉;当下,又不用费一粮一枪一卒,便可坐享其成地分得秦人的疆土。这样的好福气,令人羡慕不来啊。

而魏国国相公叔痤,却在筹备蓬泽六国会盟的劳累中,一病不起,趁魏惠王前来探视的机会,一再向魏惠王推荐门生卫鞅:“大王,我的门生卫鞅,其治国才能,不逊于庞将军的十万雄兵,有卫秧文治,再有庞将军武统,我魏国雄风可横扫天下。”

“卫鞅?怎么从来没听国相提过?”魏惠王不解地摆摆手,“一无名小卒,国相突然要寡人提拔他,寡人何以服众?”

“魏侯,他的治国才能,绝不在庞将军之下!”公孙痤据理力争,非常后悔因为自己担心卫鞅的才华超越自己,而将他雪藏在府中,从不曾对外提及,以至于将死之际想作些弥补,都是这样困难。

“罢罢,此事不用再提,魏国现在不缺大才,你为一名小卒却使寡人为难,又是何苦来哉?”魏惠王不耐地挥挥手,站起来道,“国相好生休息,恢复体力,到时得以神采奕奕的魏国特使形象,出现在六国国君面前!”

“大王!”看着魏惠王在侍卫护持下,已快要出门,公叔痤挣扎着坐起来,横下心来说,“大王如果不用卫鞅,那就杀掉他吧!”

魏惠王不解地转过身,公叔座吃力地道:“大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卫鞅之才,可使一国崛起,也可使一国灭亡,既然他不能为我魏国出力,日后必定会成为他国消亡魏国的力量,大王还不如趁早杀了他!”

“哈哈,你想多了!别死不死的,六国会盟的特使之命,你还没完成呢。”魏惠王毫不在意,“若有此大才者,早该有功名了,为何一直默默无闻?”

公叔痤见状忍不住捶胸顿足,和盘托出过往:“卫鞅可是稀世大才,若他为大王所用,微臣就没了前程。所以,我直到现在,才向魏大王推荐。可惜因我自私而使默默无闻的卫鞅,受到了大王之蔑视!”

“等忙完了六国会盟之大事再议吧!”魏惠王口气有所缓和,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国相府。

公叔痤心有不甘,他知道卫鞅这个门生,真的有改变国运的能量。可惜,因为他当初的自私与隘狭,将卫鞅雪藏,魏国将会因此陷入未日深渊。但愿六国会盟过后,魏惠王能对卫鞅的印象有所改观。

说起当下的六国会盟,其实还是与秦献公、公叔痤公元前362年的少梁之战,息息相关。那场战争中,公叔痤与魏太子,因被秦献公的嫡子渠梁生擒,秦献公身中魏国毒箭而死,公元前361年,其嫡子渠梁即位后,主动向魏讲和,释放公叔痤和太子回魏。

公叔痤回魏后,自是不留余力地撮合魏国与秦国议定罢兵合约,但魏国上将军庞涓却坚决反对:“大王不可与秦议和!自我魏大败秦军,割走河西之地,秦、魏两国之间从此争战连绵,秦国如困兽被锁在了贫瘠的西部。秦先王生前一直发奋图强,也没能收复失地,在遗憾中战死,如今他二十一岁的嫡子登基,根基不稳,秦国正岌岌可危,我魏只要对秦国继续用兵,一战便可根除秦国这个心腹大患。”

野心勃勃的庞涓,一直以来,都梦想成为名动天下的名士,以求改变先生鬼谷子曾经对他急功近利、大器难成的评价。然而,庞涓出仕魏国已有三年多,虽然只要他挂帅出征,魏国便稳操胜券。但在战争频频暴发的战国,还远远达不到名动天下的地步,而必须要有一举牵动天下格局的功业,才算真正达到了名士的最高境界。

魏惠王含笑不语,王者有王者的权衡,他认为公叔痤与秦国议定的罢兵合约,对魏国大大有利,不用打仗就能重新占领秦国的河西五百里,何乐而不为?

庞涓见实在拗不过国君和丞相的一致主张,于是谋划出了六国会盟这一手妙棋。

“借六国之手灭掉秦国,善哉!”魏惠王对庞涓的谋划,也是大加赞赏,魏国既未负约,又得到了更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公叔痤却劝谏道:“大王,庞涓此举不妥,会使魏国失信于天下的。”

魏惠王大笑一番,没有理睬公叔痤的劝谏。公叔痤无奈,便硬要挤进来参与六国会盟:“既然六国会盟的主张大王已定夺,那微臣也参与进来,与庞将军一同谋划吧?”

“善!卿就以特使的身份,与庞将军一起主持六国会盟的事务吧!”魏惠王允许了。

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六国会盟前夕,公叔痤突然病重,无力担任六国会盟特使,魏惠王只好将六国会盟特使之位,交给庞涓负责。

这一刻,庞涓觉得连上天都在助他,没有了这个老迈无能、偏又喜欢瞎搅和的公叔痤,他的许多主张就没人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