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六国会盟将于魏国境内蓬泽举行,庞涓对此事十分重视,一早就来到蓬泽会盟行辕区,做最后一遍的视察,力图将一切差错都消除。庞涓太清楚这次会盟,对于他这个发端者的重要性,六国会盟的时间、地点和总体方略,都是他提出的,魏惠王对他提出的谋划,几乎是全盘接受。若是六国会盟成功实行,那他庞涓将是魏国霸业的奠定者。从近处来讲,他至少将成为魏国的丞相和上将军,一改与公叔痤将相分权的局面;从远处讲,他将远远超过名将吴起,在魏国建立的勋业,若是魏国统一了天下,那他庞涓毫无疑问将会名垂千秋。

六国会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天下。当秦孝公听说六国会盟的主题,将是计划如何攻打秦国时,大吃一惊,遂请各贵族谋臣前来议事,但平日里争多讲少,互相攻击的贵族,面对这样的险局,却人人只求自保,毫无良策。

这让秦孝公深深感到,就是因为贵族们故步自封,人才凋零所导致的结果。秦孝公在夙夜忧叹中,想到了周文王招贤强国的故事,就发布了一道只有150多字的招贤令,面向六国!

招贤令早已发出,但前来的贤才,能独当一面的,似乎还迟迟没有出现。秦孝公为此日日发愁,可东方的魏、韩、齐、赵、楚、燕六国,正打算会盟,会盟的主题就是趁秦孝公刚登基,联合吞并秦国。

彼时,秦国在六国的西面,又是戎狄之族,所以只要是会盟,六国从来不允许秦国参与,六国很是不屑日落西山的秦国。

在这危机时刻,从小陪伴秦孝公长大的、一个叫景监的小太监,为人十分机灵。见秦孝公日夜焦虑,就请命去会盟现场打探消息。秦孝公默许。景监于是也来到了六国会盟之地——魏国的蓬泽,用金钱疏通关系,暗中打探着、窥视着。

会盟前一日,庞涓身作华丽的朝服,代魏王迎接五国国君。

“韩侯远道而来,一路辛苦!”第一个到达的君侯,是韩国国公韩昭侯,韩国在会盟的六国中实力属于垫底的,但其拥有最大的铁山和最好的铁坊,其税利的武器领先他国,同样不可小觑。

“敢将庞大将军,其他诸君都来了吗?”韩昭侯本能地问。

“还是韩昭侯行动敏锐,其他国君尚在路途中。”庞涓回答道。

“啊,寡人第一个接受庞将军问候,荣幸至极!”韩昭侯得知自己是第一个到来的君主,明明心虚却又故作轻蔑状,引得庞涓心中暗笑。

“燕侯一路劳顿!”庞涓见第二位到来的国君是燕国燕文公,连忙恭敬地迎接。燕文公率领燕山精骑,奔赴会盟,以彰显实力和傲气。燕国国弱势不弱,还是西周的开国诸侯,老牌强国,延续了六百余年仍未失政,所以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孤傲的一家,不过这在庞涓看来很可笑,燕国开国六百多年来,一直守着家里的两亩三分地,毫无作为,怎么还敢孤傲得如此无可救药、心安理得?

“赵侯一路辛苦了!”第三位到来的国君,是与韩魏同属一脉的赵国赵成侯,赵国实力雄厚,拥有二十万铁甲骑士,赵国国君赵种更是心怀统一天下的雄心,让人不敢小觑。

紧接着,第四位到来的是齐国的齐威王,齐国地处大海之滨,土地肥沃,民风强悍,齐国此任君主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上位以来,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招贤纳才,兴办学宫,使齐国一片生机勃勃,成为七国中新兴强国。

可是,庞涓迟迟等不来楚宣王,心里不免忐忑:“晚晏的时间都快到了,楚王怎么还不曾光临?”

其实,楚宣王率领江一等一帮臣子,老早就到了蓬泽,只是迟迟不肯先到,煞费苦心地派江一打探:“大夫不是魏国人吗?对魏国的情势应该很熟悉的,你快入内打听打听,除非韩赵燕齐各国进入,寡人方可再进入,以显尊贵。”

“善!”江一领命而去。

迟迟得不到回音的楚宣王,觉得枯燥无味,便率着将士下们游山玩水,好不快乐。

“这天都黑了,晚晏都一再推迟,楚王怎么还没到?”眼看各国国君都嚷着肚子饿了,齐宣王还没出现,庞涓有些着急了,一再派使臣去各国国君下榻的馆舍送点心,陪笑脸。

“楚王故弄玄虚,精于小算计而缺乏大器局,恐难成事!”庞涓心里气急败坏,手一挥,“不等了,准备开宴!”

然而,随着话音刚落,门口却突然燃起阵阵鞭炮声,随着阵阵轰鸣,飘来一股清香的火药味儿。各国国君忍不住都跑出馆舍,前来观看,只见肥头大耳的楚宣王,躺在竹塌上,被八个身材伟岸的军士抬着,后面的侍卫,也一个气昂昂,雄纠纠,踏着正步豪气万状地而来。

“哎呀,盼星望王,楚王总算到了!”众人看着这气势,好气又好笑。

竹塌落地时,因用力过猛,一身肥膘的楚宣王险些滚落,江一忙伸手去扶,无奈身板过于瘦矮,被楚宣王整个压倒在地下,直到侍卫扶持,才结束这段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