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亚光的这份超级隐秘心思,仿若被层层坚壳包裹的珍宝,在单位里无人能洞悉分毫,其生活细节更是鲜有人知。大家只知道陶亚光是一位极具能力且会来事的部门负责人,深得连柱的赏识。
陶亚光仿若一颗熠熠生辉的新星,前途不可限量,未来在纳泰集团的舞台上,必定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今晚不知什么原因,陶亚光躺在出租屋的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针悄然指向十一点。
正在此时,他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一条匿名短信映入眼帘——“身份已暴露”。短短五个字,却如晴天霹雳,瞬间将他的心震碎,恐惧与疑惑交织,在心头疯狂蔓延。
陶亚光第一时间联系上了麦锡山,这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人,他将自己收到短信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
麦锡山,昆仑集团的缔造者与掌舵人,身兼董事长与总裁双重要职。该集团坐落于中江省中江市,是省内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其股权结构清晰纯粹,尽显民营本色。
麦锡山以其非凡的智慧与远见卓识,深谙“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相互成就、抱团取暖”的协同发展之道,知道如何整合政府资源、整合央企资源、整合金融平台资源、整合下游资源。他的团队沐风栉雨,驰骋商场,短短十几年光景,便一跃成为省内的龙头企业,跻身一流承包商行列。中江省内能够与之抗衡的只有纳泰集团,这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率先完成国企改制的老牌企业,虽已蜕变为民营公司,却始终保留着鲜明的体制烙印——从架构完整的工会体系、层级分明的党务组织,到功能齐备的宣传部门,处处透着传统国企的基因。
今天,麦锡山刚刚从外地回到单位,忙活完手头工作,正要准备回家,忽然接到陶亚光的电话,他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关心地问道:“表弟,这么晚还不休息?”
“表哥,出事了,我做商业卧底的事被人发现了。”陶亚光惊恐地说道。
“别着急,慢慢说,被谁发现了?”麦锡山并未慌张,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
“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给我发了条信息,上面只有五个字:身份已暴露。”
“陌生号码发的?身份已暴露?”
“没错,以前从未见过,表哥,我该怎么办?”
“表弟,你先稳住!这两天正好周末,先待在出租屋,哪儿都不能去,更不要跟任何人联系,包括最信任你的上司。”
作为江湖老手,麦锡山很清楚,该来的一定会来。陶亚光知道,麦锡山所说的上司就是自己的授业恩师,纳泰集团副总裁连柱。
一想到师父连柱,陶亚光心底便泛起阵阵隐痛。
连柱待他全然信任,关怀之情炽热且真挚。犹记初入职场时,陶亚光仿若白纸,懵懂无知。连柱倾心相授,手把手指引,从研习招标文件的要领,到编制投标文件的门道,再到看懂图纸、核算工程量、套用定额的诀窍,乃至施工组织设计的构思与架构,无一不是连柱悉心教导,助他在这一行业稳步前行。再后来,连柱还传授系统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知识,通过组织大量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可以说,没有连柱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陶亚光。
人活一世,理应怀揣感恩之心。在手艺人的行当里,向来秉持着一套传承多年的规矩,那便是“学徒学徒,三年为奴”,历经这三年磨砺,满徒之后,还需再尽心孝敬师父三年,继续为师父分担劳作,以报师恩。
陶亚光对连柱有一种别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不知是亏欠,还是什么。他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爱上了纳泰这座城市,爱上了纳泰集团,也有过想在纳泰市安家落户的念头,然后买房娶妻,好好孝敬师父,以报师恩。
可现实不允许,麦锡山有自己的想法,他承诺给陶亚光在省会买一套房子,单独开工资,各项奖金分文不少,所有生活开支全额报销。
有了麦锡山作为靠山,陶亚光在经济方面没有任何生存压力,买东西可以随心所欲,前提是自己必须无条件地服务于昆仑集团。
纳泰集团的一些商业信息,无论是否公开,只要麦锡山有心去探知,就总能掌握得一清二楚,比如人事任免,比如哪位高层领导有什么喜好,与政府哪位领导私交情况,麦锡山总能了然于心。而集团在战略规划、市场布局以及重大举措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也始终是麦锡山乐于关注并试图深入了解的范畴。
传递这些信息,陶亚光并没有太多的负罪感,只有在重大项目投标的关键时刻,他的背叛才可能会给纳泰集团带来无法估量的灭顶之灾。
有一次,中江市图书馆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这个项目总规模八个亿左右,是省重点投资项目,吸引了国内多家央企过来参与竞争。纳泰建设集团董事长那泰与中江省省委书记关系不错,二人都是全国人大代表,有了这层政治上的关系,那泰自然不会放过运作省委书记的机会,省委书记倒也比较爽快,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这个项目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标,纳泰集团有中标的机会,只要中标,省委省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尽管有不少央企参与竞争,但那泰知道,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昆仑集团。昆仑集团的靠山是省长,可以说昆仑集团能做到今天这种规模,省长功不可没。做市场的人都知道,省委书记和省长之间角逐,省长几乎没有赢的可能,虽然都是省部级,但省委书记是绝对真理,省长是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必须服从绝对真理。
麦锡山知道想拿这个项目,就要做到让纳泰集团的后台也就是省委书记哑口无言,在投标策略和投标环节方面多下功夫,把功课做足了,要让纳泰集团输得心服口服。
首先是技术标书厚度,评审专家往往只看厚度,谁厚谁得分高。通过陶亚光了解到,纳泰集团这次标书计划做到五千页,麦锡山下令昆仑集团的标书需超过一万页。其次陪标家数,得知纳泰集团组织了十五家,昆仑集团临时调整策略,将陪标家数调增至三十家,数量多有利于控制评标基准价。然后是报价,这是企业的绝对机密,家数即便占有优势,只要报价出局,也指定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