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锡山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准确掌握纳泰集团的投标报价,无论对手什么时间点出报价,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随后便独自迅速展开测算,从而果断决策出自己的投标报价,从而绝杀对手。
如果不是陶亚光提前泄露了标书厚度,泄露了投标家数,泄露了投标报价这个极为核心的机密,昆仑集团与纳泰集团的竞争到底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最终纳泰集团以微弱劣势屈居第二,昆仑集团成了最大赢家。当然了,纳泰集团的失利不能仅仅归咎于陶亚光的信息泄露,在整体运作方面,连柱团队过于自信,过于相信省委书记的控制能力,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操盘机会,结果输得一塌糊涂。连柱在集团班子会上被董事长和总裁双双点名批评,他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市场人员只有拿到项目,把仗打赢了才是王道。尊重和话语权,是靠拳头打出来的。
连柱连续组织三次标后总结会,全面查找失利原因,陶亚光总会把失败归结于“天时地利人和”。按照他的逻辑来说,虽然背后有省委书记支持,但领导指示是否明确传达到基层实际操作人,这一点至关重要,昆仑集团的背后关系是省长,也许省长早就把任务单通过手下人下达了。
反过来,陶亚光还会好言安慰师父连柱说,大人有大量,不要和董事长、总裁较真儿,毕竟他们没有深入市场基层,不懂得江湖险恶。实际上,能够做到董事长和总裁这样的高位,市场水平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这一点,陶亚光看得并不准。
发生类似重大项目的失利情况已不止一次了,每次在关键时刻总会掉链子,总有个环节出现临时卡壳情况。奇怪的是,陶亚光总能找到充分的失败原因。而连柱从未想过问题会出现在内部,他压根没有料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被对方了如指掌。因此,连柱越信任陶亚光,陶亚光越感到过意不去。
此刻,供桌上的三炷香烧得很快,青龙位置的香明显偏低,中间香代表祖师爷,青龙香代表自己,白虎香代表对手,青龙香低意味着形势对自己不利。
心中有鬼才是愧,陶亚光企图借助神佛力量来消除内心的恐惧,他曾独自驱车,寻得一座隐匿于纳泰市郊区的兜率寺。
这座寺庙坐落在纳泰市余水区真武山,距纳泰市约二十公里,自然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北方地区第一座大型弥勒佛道场。陶亚光怀着敬畏之心,拜请一位得道高僧为其启迪智慧、指点迷津。
陶亚光并未向高僧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职业,只诉说近期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渴望得到一剂心灵的解药,以寻求解脱之道。
高僧说了什么,别人无从知晓,反正从那回来后,陶亚光便开始信佛,也许他的内心渴望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这样的信仰是保密的,就像他的工作一样。
陶亚光一边焦急地等待麦锡山的指示,一边跪在坛前,双手合十,默默祷告。
今天情况反常,他越祷告心里越慌。要知道,晚上上香请神本就是犯了忌讳,祖师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请得到的,他们就如同世间之人一般,也有着颇为严格的作息规律,容不得半分随意。
陶亚光的脑海中,不时回响着连柱那如雷贯耳的咆哮训斥。此刻,他感到无边的恐惧扑面而来,害怕接到连柱的电话,也害怕面对师父那无望的眼神。特别是在这个孤寂凄楚的夜晚,那份恐惧更是被无限放大,如影随形。
陶亚光在虔诚祷告之际,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朝神像旁的笔记本投去。那笔记本封皮十分精致,印着可爱的熊猫卡通图案。平时这个本子放在抽屉里,一直锁着。今天他把笔记本拿出来,放在关二爷身边,希望能得到祖师爷的加持和谅解。这是秘密,是独属于陶亚光的秘密,这笔记本里记录着他所能知道的一切。
陶亚光做了最坏打算,大不了鱼死网破,纳泰集团如果不仁,他就不义,反正手里有集团犯罪的铁证,包括每一次陪标家数、陪标费用以及给领导送礼的明细,凡是过他手的,他都会一笔笔记录在案,甚至精确到了何年何月几点几分。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笔记本对陶亚光来说就像护身符,然而对纳泰集团和连柱而言,就像一枚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这枚炸弹就藏在陶亚光的身上,捻子攥在其手里,而连柱却浑然不觉。
数年来,连柱过分相信陶亚光的人品,每次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反复叮嘱陶亚光一定要清扫战场,切记销毁一切证据,不留尾巴,不留痕迹。即便去财务报销费用,也无需凭证,只需总裁姚飞度与连柱之间不入账的一句话。
陶亚光清楚地知道这枚炸弹的分量,一旦引爆,足以在中江省引发一场惊天地震,那时的自己也将会粉身碎骨。除了灭掉纳泰集团以外,昆仑集团也难独善其身,甚至整个中江省的建筑行业都会为此而变了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刻,陶亚光的意识逐渐迷离,仿佛回到了纯真无邪的学生时代。
中江建筑工程学院是中江省唯一以培养土木建筑类专业人才为主的公办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陶亚光就在这里读书。
十二年前,陶亚光高中毕业后考了570分,离一本重点线仅差5分,不过被建工学院顺利录取了,录取的还是王牌专业——土木工程。
大学四年的生活绚丽多彩,陶亚光在学业上成绩斐然,各科表现皆十分优异。大二那年,他与同班同学周晓雪走到了一起,二人性格契合,感情融洽,总有说不完的话,仿若前世修得的缘分。二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合计着毕业后一起找工作、买房,共同打拼。
对于出身贫寒的孩子而言,唯有秉持自强自立的精神,磨砺超乎常人的坚韧意志,并广泛汲取多元知识,才有机会突破困境,进而实现人生价值。整个大学后三年,他俩一起读书、一起探索,尽可能地吮吸知识,以丰富的见识、扎实的学识和深邃的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陶亚光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校园外和麦锡山见面的情景,这情景至今想起来,依然令他心有戚戚,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