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抗美援朝——血战角屹峰>第5章通信牢握制空权

第5章通信牢握制空权

当时,敌机还在上空不停地盘旋侦察,军情万分火急,不容迟疑。他们立即冒险把电台搬到山顶上去调试,信号果然好了。

有了好的结果,师长当即乐了......原来,军首长正在焦急地询问他师目前在什么位置,并命令他师迅速向某某地区转移,并告诉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切快,切快!”

原来,志愿军司令部已经发现敌人正在组织反攻,企图把我志愿军主力部队分割切断,情况十分紧急。收到这份电报后,师部立即以强行军的速度向后转移,才使部队脱离了险境。

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架设电台的位置是在一个铁矿区内,地下的矿藏对电子信号的影响很大,当时如果不冒险到山顶上及时把电报收下来,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战场通信千钧重,令徐长起终生难忘。

为了保证无线电的收发报信号良好,就需要架设较高的电台天线。但是高电杆上的天线一架就容易被无时不有的敌军侦察机发现,暴露我们的电台和指挥机关的具体位置,引来敌机的空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信科参谋陈继廉和电台的荆昌、杨长根、杨双来等同志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设计出了一个可以随时用滑轮升降的电台天线。

电线杆靠大树掩护,不易暴露。敌机来了就把天线顺着滑轮降下来,敌机一走就又升起来,使联络信号得以保持畅通无阻。

在上甘岭防御作战中,部队的电台都开设在坑道里,电子信号较差,电台的同志们就把天线延伸到坑道口之外,并加以伪装隐蔽,保证了坑道内电台信号的畅通。

步话机是无线通信的一种短距离的联络工具,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在连排营之间的通信联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无线通信联络中,简易密码和密语的使用在战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甘岭战役中,八十六团三连和七连一排由于夜间天黑走错了路,摸索了大半夜还没有找到去阵地的路。眼看天快亮了,仍无法进入原定阵地,于是指挥站就用原先规定的联络密语,命令他们迅速返回,避免了大的伤亡。

为了便于师团指挥员在战场的语言对话中能够保密,战前他们就自行编写了一本通讯密码。例如:8341——总攻开始,3269——撤出战斗,4676——急需弹药……等等这些技术上的措施,准确及时地实现了上传下达,保证了战场上正确有效地指挥。

战场上的通信联络手段多种多样,小分队的作战,一只小喇叭或一声口哨,一个手式或一个手电灯光,一个话筒或一只信号(弹)枪,都可以作为通信工具用以实现战场上小部队之间的联络。

但有时还不得不派出徒步通信员,飞奔于炮声隆隆,枪弹飞鸣的战场上。这时,最需要的是通信员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上甘岭战役中,战斗异常激烈,炮火密集,声响巨大,使平常的有线和无线通信都受到严重干扰,上下级指挥机关的电信联系无法正常运行。这时,唯一能使上下级指挥员保持联络的办法就是徒步送信了。

徒步送信,不仅能使指挥员面对面地了解战场上的实情,也有利于防止敌人的战场窃听和泄密。开始使用徒步通信员送信时,他们还是沿用国内战争时办法,一次只派出一个战士独自完成任务。

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弹呼啸,子弹飕飕,通信员的伤亡是很大的,各团都发生过送信战士伤亡或失踪的情况。如八十七团一名送信失踪的战士,后来是在冰雪溶化后才发现他的遗体的。为了确保任务完成,后来改由每次两个人同行,或者由一名干部带领传送重要的信件。八十六团通信排长刘忠起,八十五团通信参谋阮颖熙,他们都亲自带领通信兵送过重要信件。

连队的司号员是我军独有的“传令兵”,他的号音使自己的部队听了亲切、振奋,犹如军令响在耳边,令行禁止。然而对于战场上的美军官兵来说,志愿军的军号声,是令他们心惊胆颤的“魔鬼”的呼唤。每当听到我志愿军的军号声响起来,他们就会本能地感到大难临头,慌乱无措,败下阵来。

那是因为愚蠢的敌人不仅听不懂我军的号谱,更因为他们是怕死保命。我军一阵冲锋号响,战士们蜂拥而上,杀声一片,足以让那些怕死鬼吓得尿裤子。没曾想到,我们的司号员在朝鲜战场上大显了我志愿军的神威。

八十六团五连司号员史朝珍是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号兵手,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灵活的组织指挥能力。在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中,他们连队奉命坚守江滩川南岸的205高地,以阻击敌人南进。

战斗已开始就打得十分的激烈而残酷,在他们英勇地打退了敌人多次的进攻后,连排干部也都先后伤亡抬下了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