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李存孝演义>第1章 石头人相亲

李存孝演义

2021-04-21 22:27442167
本书由鹿阅读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1章 石头人相亲

词云:

混沌初开不记年,一治一乱乾坤变,治乱兴衰凭天运。

其间英雄往来还,正是英雄创时世,时世英雄万古传。

右调《浣谿沙》

一阕《浣谿沙》吟罢,引出来新编传统评书《残唐五代》的第二部书《残唐飞虎传》,又名《李存孝演义》。话说大唐开国皇帝武德天子⑴李渊和二主⑵贞观天子李世民,在山西太原府举兵反了大隋,之后二帝李世民在瓦岗寨众英雄的扶助下,扫灭了各路反王,开创了三百年的大唐基业。自从贞观天子李世民登基后,君臣同力,励精图治,使得天下太平,这纔有了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和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天下百姓丰衣足食,贤臣名将层出不穷!如:初唐时期,文有一代名相郑国公魏征、英国公徐茂公、梁国公狄仁杰等,武有卫国公李靖、胡国公秦琼、鄂国公尉迟敬德、卢国公程咬金、越国公罗成、平辽王薛仁贵等;到了盛唐时期,有西平郡王哥舒翰、汾阳郡王郭子仪、临淮郡王李光弼⑶等;再后来的中唐,有西平郡王李晟⑷、北平郡王马燧⑸、咸宁郡王浑瑊⑹等。可以说个个都是名垂天下、荣耀一时的贤臣名将。那时的大唐可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强民富人才济济!列位看官,今儿个咱要说的这家英雄,并不是上面列举的这些个贤臣名将,而是说说残唐年间的一家旷世英雄。

却说在唐末乱世之中出了一家亘古罕有、盖世无双的旷世英雄。说起这家英雄,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列位要问了,咱要说的到底是哪样一家大英雄呢?这儿有一首闲诗野词为引:

石人是父膺天眷,窑内为家处世穷,安头取姓俗无同,武艺异传人罕及。

飞虎山前虎啸风,灵求峪内遇英雄,当时恨杀丹青手,不画山前打虎威。

晋王恢复唐天下,先识将军草莽中,能文能武勇南公,盖世功名灭黄巢。

飞虎英雄独占奇,开疆展土定华夷,正是君中为霸王,更有将中当存孝!

这首东拼西凑的开场诗吟罢,咱们这部新编传统评书《残唐五代》的第二部书《残唐飞虎传》就开了篇儿了!那咱这部书打哪儿说起呢?就从这头两句“石人是父膺天眷,窑内为家处世穷”说起吧!

单说大唐朝到了懿宗李漼咸通年间,在直北⑺大同飞狐县内,列位可要问了,直北大同飞狐县在哪?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在直北大同飞狐县西北方向的飞虎山⑻与铁笼山⑼交界处有一小山村,村名叫崔家坪,虽说这小山村地处偏僻,却也多了几分恬静。山村里住着二十几户,在村的东头儿住有一户大户人家,员外姓崔名觉,字有德。书中交代,这崔员外的祖上也是中原人氏,祖上因“安史之乱”逃难到此,就在当地落了户了。崔员外忠厚老实,在村里口碑很好,家里有良田十几亩,还养了些牛羊。这崔员外打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内心里特别崇尚那些忠臣孝子、仁义道德之理,平日里也最痛恨那些伤风败俗的事儿。妻子邓氏,聪明贤惠,知书达理,邓夫人为老崔家生了个女儿。崔觉给女儿取名叫崔芸,乳名巧儿。因为邓夫人生巧儿的那年,大同飞狐县的天气炎热,正是八月桂花花开的季节,树上的蝉儿还鸣叫个不停,为此巧儿又得了个小名叫桂蝉。巧儿打小深受父母的宠爱,老崔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崔员外自然少不了让她学些琴棋书画之类,可巧儿却偏喜欢听父亲讲一些前朝英雄豪杰的故事。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崔员外的心里,经常想着崔家能有一个儿子来传宗接代,继承祖上传下来的这份家业。只可惜邓夫人在巧儿三岁那年大病一场,当年就撒手去了。崔有德在邓氏去世三年之后,给自己续了个弦,娶了邻村夏家的女儿。那夏氏虽说是貌美年轻,可骨子里却狠毒刻薄。自从进了崔家,对待巧儿时好时坏。崔有德心心念念想着夏氏能为他生个儿子,所以对这事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来这夏氏的肚子实在也不争气,进了崔家十来年,愣是一个孩子也没怀。暑去寒来,光阴荏苒,一转眼,崔芸已经十七岁了,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不仅品貌端庄,而且又知书懂礼。身边有个贴身丫环,名叫崔竹,这小丫环玲琍乖巧,主仆两人情同姐妹。

单说这年三月初三清明这一天,春日晴和,煦风习习。崔芸姑娘由丫环崔竹陪着,一起来到村北面的飞虎山下,踏青赏花采野菜,主仆俩提着竹篮儿,一边采野菜,一边游春玩景。一路之上,两人玩得很是开心。就这样,一直转到了山脚下的皇陵外边。这座皇陵平时没什么人进来,虽然已经年代久远了,可看上去还是很完整。列位要问了,这座皇陵究竟是哪个朝代留下的呢?书中交代,这座皇陵乃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陵墓。说起拓跋珪,可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此人乃鲜卑族拓跋部人,是北魏王朝的创建者,后人称他为北魏道武帝。由于拓跋珪晚年荒淫苛暴,最后被他的次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就葬在了这飞虎山的山脚下。北魏到了孝文帝时,决定迁都至洛阳,当时孝文帝下旨,留下安姓和薛姓的两员大将,领着几十名御林军士,在此守护飞虎山下的皇陵。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返回头来再表崔芸和崔竹主仆俩,两人说话间,已来到通往皇陵前大石碑的大道上了,抬头观瞧,见周围是景色如画。但只见大道两旁:

青石桌青石礅样样齐全,还有雕花的石栅栏,石象石狮那是栩栩如生,十三步的青石台阶儿整整齐齐。最最显眼的就是大道两边各站着四个石头人,左拱右卫,面对着中间的大道。再看这些石头人,个个顶盔挂甲,罩袍束带,一色儿的武将打扮,那可真是威风凛凛。

看得主仆俩不由得目瞪口呆。就见崔芸一指左边第二个石头人,对小崔竹说道:“我自小就喜欢英雄豪杰,你来看这位石头将军,生得威武,眉宇间又透露着英气,只可惜是个石头人,否则在我朝肯定是位威武勇猛的大将军!”话音刚落,就听小崔竹“噗嗤”一声,笑了起来,说道:“小姐,你可真会胡思乱想啊!这种石头凿出来的石像,怎么也値得你来称赞啊!你说这个石头人生得威武,你来听听小的我给你点评点评,如何?”“崔竹,那你来评评这位石头将军,长得怎样的!”“小姐,你来看,这个石头人生得头如麦斗,眼似铜铃,双手赛过芭蕉扇,两脚宛如老酒坛。小姐你再往这石头人身上来看,堆满了鸟儿的粪便,浑身上下全是山藤条。站在那里,白天日晒雨淋,夜里露水当点心。依小的看来,站着是有点像位将军,可翻倒在地了,那就是青石头一块。小姐,你说小的我点评得怎么样?”那知崔芸姑娘听完了崔竹的这番话,便柳眉倒竖,杏目圆睁,手指崔竹,怒道:“呸!小奴才,你给我住口,我来问你,这石头将军与你有何冤仇?你竟这样出言来羞辱他,是何道理?”崔竹见小姐动怒了,便做了个鬼脸,嘻皮笑脸说道:“嘻嘻……小姐,这样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缘份的,莫不成小姐中意这位石头将军啦?如果被小的猜中了的话,我倒愿意为你做个红娘。”说完,小崔竹偷偷暗笑。崔芸姑娘闻听这话,低头不语,转怒为喜。崔竹见状,便正儿八经地对着这个石头人说到:“石头将军啊石头将军,我家小姐叫崔芸,小名巧儿,今年芳龄十七,天生丽质,落落大方,现将终身托付于你,赠你竹篮作为信物,贴身丫环我崔竹来为她做个红娘……”平时爱开玩笑的崔竹半真半假说了这番话。哪知道,崔竹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呜”的平地里刮起一阵旋风,崔竹手中的竹篮一个没抓住荡了出去,您说怎么那么寸,正好就挂在这个石头人的手腕上。这下崔竹可是扯着小姐不依不饶了,口里说道:“呵呵……哎哟,小姐,小的是信口开河,谁知道,这位石头将军显圣了,真把竹篮收去作为定情信物,看起来,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这石头将军也贪恋春色呀!”崔芸姑娘听了,低下头,脸色发红,默默不语。原来崔竹这番话儿,惊动了当値的土地公公,他知道崔芸与这石头人有一段九九八十一天的夫妻缘份,所以这土地公公就刮起这阵旋风,成就好事。

再说崔竹见小姐害羞的低下头,默默不语,又笑着说道:“呵呵……小姐啊!就这样,你的终身大事,已许配给了这石头将军。看起来,小姐你的命是最好了,不用双方父母互递生辰八字,也不用媒人前来说亲。待我们回到家中,由小的我直接禀报与员外,派人把石头将军迎回家中。从今往后,夫妻俩就可以恩恩爱爱过日子了。呵呵呵……”崔芸一听,嗔怒道:“死丫头,看你再多嘴,我可要掌嘴了,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回去吧!”崔竹听了,伸舌偷笑,连忙拿回竹篮先走了。再看崔芸边走边回头,偷偷又看了这个石头人一眼,似乎觉得这个石头人的目光里也透露出眷恋之意。崔芸不由得心中暗想:哎!奇了怪了,莫不成他也是心有灵犀幺?真是一步三回首,依依不舍勉强回了家。

单说崔芸姑娘回家后,晚饭也懒得用,直接回闺房卧床休息了。这崔芸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反复地回想白天的事儿,恍若梦中一般,心里暗自掂量:我可是一个良家女子,怎么能随随便便有这非分之想呢?姑娘我是才貌双全,家里的掌上明珠,怎么着也得配宝玉;我是凤凰,也该落在那梧桐树上,岂能和这石头将军成双配对?但我白天怎会对他一见钟情呢?这事儿着实羞死人了,难道是我和他前世有着情缘,老天爷要我们在今世相会?我就该配这石头将军吗?嗳……错错错,崔芸你不该胡思乱想,难道你疯了吗?他虽然生得威武,不过是老石匠手艺精湛罢了,这叫作“柱中蟠龙怎行雨,壁上彩凤岂腾空”。可是不对啊!白天我离开时,那石头将军双目含情,分明是对我有情义啊!就在崔芸姑娘胡思乱想之际,突然呜的窗外刮起一阵风,风止处就见屋中站定一个人。当时吓得小崔芸,啊呀!一声,说道:“你是何人?为何三更半夜闯入奴家的闺房?快快与我出去,否则我要喊人了!”那来人听了,微笑着走到床前,躳身施礼,说道:“小姐,你不必惊慌,我就是今儿个白天你在皇陵里见到的那石头人。日间承蒙姑娘见爱,委以终身,我与姑娘你是前世有缘,小将我今夜斗胆来此与姑娘相会,请姑娘不要害怕!”崔芸一听这话,这纔细辨眉目,果然是那石头人,当下又惊又喜,连忙起身回礼。两人就在闺房内互诉爱慕之情,这一夜是有说不完的话,转眼就到了五更天,石头人与小姐作别,驾一阵风回去了。

第二天初更刚过,石头人又如约来到崔芸的闺房。就这样,他每晚都来和崔姑娘相会,两下如胶似漆,一来二往,就有了肌肤之亲,那真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转眼之间,到了这第八十一天,这天晚上,还不到头更,石头人已来在了崔芸闺房内,看着崔姑娘,却是欲语还休,这个煎熬吶!列位要问了,石头人要说什么呢?前面咱表过了,老天爷给石头人与崔芸两人只有九九八十一天的缘分,过了今晚的子时,他可就不能再来这闺楼了。石头人心里明白,天意不可违,天机又不可泄露,也就是不能告诉崔芸呐!只得暗含眼泪,说道:“小姐,我俩情深意切,我每每想起你一人在此,总放心不下,希望你平日里还要多多保重!得蒙小姐垂青,与我结为夫妻,如果有了孩子,盼你可好好将他扶养长大,日后此子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可怜这崔姑娘,哪知道一切皆是天定啊!当时脸一红,依偎在石头人的怀里:“嗯,奴家知道了!”眼看子时将至,可是决别的时刻,石头人转身来到了门口,说了一声:“小姐,再会了!”说完,他狠狠心牙一咬脚一跥,驾风离开了闺房。这崔姑娘还蒙在皷里,望着石头人的背影,却不知这就是今生永别了。到了第二天的头更时,崔芸又巴巴盼着石头人,可过了二更,还不见他来。如此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到了第七天,石头人真就不来了,崔芸那可是望眼欲穿呐,夜夜以泪洗面,她哪里知道,冥冥之中有天数,人岂奈何!可苦了这姑娘啦!

书说至此,咱得插补清代《李存孝全传皷词》中的一段书儿,讲讲关于崔芸和石头人这段九九八十一天姻缘的来龙去脉。诸位,这上界天庭的玉皇大帝可是上掌着三十六天,下握着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的事儿。这一日,玉帝登坐凌霄宝殿,就听得金皷齐鸣,两旁边文左武右,站列着诸仙众神,众神仙见礼过后,黄门官说:“玉帝有旨,众文武卿家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呐……”话音刚落,就见左班文臣中闪出一位老神仙,众仙扭头一看,噢……原来是太白金星。只见他上前奏道:“啓奏玉帝,老臣有本要奏。”“太白金星,你有何事上奏呢?”“玉帝,前日里,目连为了救母,他用九连环禅杖误砸了地狱门,无意中放跑了八百万个冤魂野鬼,这些冤魂野鬼到了人间化作了酷吏骄兵,祸国乱民。当时阎王爷就找目连的师父地藏王菩萨求救,地藏王最后派了自己的坐骑天煞星地听兽托生下界,去收回这八百万冤魂野鬼,哪知天煞星地听兽下界收回这八百万冤鬼后,却违反天命,自己夺取大唐江山做起皇帝来了。老臣昨夜屈指一算,李唐江山气数未尽,因此奏请玉帝差遣一位武神星官下凡,降到人间,扶助李唐恢复江山,同时提这天煞星返天界待罪,恳请玉帝恩准!”列位可要问了,太白金星所说的目连救母,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书中暗表,这目连是地藏王菩萨的弟子,出家为僧。他的母亲姓刘名叫刘青提,这刘氏老夫人自幼吃长斋,一心向善,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阎王爷听说这事儿后,找来判官询问:“听说目连的母亲是个百年难见的大善人,不知是何原因?”判官答道:“回爷的话,刘氏她是莲花心,因此生来向善。”阎王爷听了稀奇,不相信世上竟有莲花心的人。当时就命小鬼乘夜去取刘氏的心来勘验,哪知,取来后阎王爷一看,果然是莲花心,赞叹不已,又命小鬼送回。由于一夜间又取又送,行程太累,半道上那小鬼睏乏睡着了,也合该着遭这一刼,刘氏的莲花心竟被路过的一只野狗吃掉了。当小鬼醒过来,见莲花心已被狗吃掉,急得没法交差了,天很快要大亮,刘氏醒来无心可就活不成了。当时只好把这狗杀了,用狗心给她补上。哪知,从此以后,换成狗心的刘氏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开始饮酒开荤、打僧骂道、改变心田、无恶不作。这些事传到阎王爷的耳里,很是生气,当时就派小鬼把刘氏抓到地狱去,让她在地狱里经历刀山、劔树、油锅、血池之苦后,又用了煎熬剥刳等刑。到了地下第六层时,阎王爷又令鬼卒把她押往滑油山受罪。简短洁说吧,这一路上是挨打受骂,历尽苦难,最后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再说那目连可是个大孝子,知道此事后,便去找阎王爷要回母亲,阎王爷就是不肯放人。当时目连大怒,用手中的九连环禅杖往地下一戳,他就这么一戳不要紧,可把地狱之门给戳开了,目连救出了母亲,母子俩在地狱门口抱头痛哭。但是目连的这一禅杖可惹下塌天大祸了,他虽救出了母亲,同时也放跑了地狱中的八百万恶鬼。阎王爷当时就无法收拾了,便来找目连的师父地藏王菩萨。地藏王一听,虽然有情可原,但徒弟这祸可闯大了,此时身边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可派,正左右为难之时,正好听到自己的坐骑天煞星地听兽,“嗷……”的一声吼叫,当时地藏王灵机一动,就命天煞星地听兽下界,去收回那八百万恶鬼。这纔引出来天煞星地听兽转世黄巢黄巨天,这是后话儿,咱暂且按下不表。

书不说废话,表完了这段插补的书儿,返回头来再说天庭之上。玉皇大帝听了太白金星的奏言后,点了点头,略微想了一下,便把目光转向了右列的众武神,说道:“众位爱卿,不知哪位愿意前往凡界拯救李唐江山啊?”话音刚落,右厢内闪出来一员金甲武神,只见他上前几步,弯腰施礼,奏道:“吾皇玉帝,末将不才,愿意前往!”众神闻听此言,个个注目观看。就见这位:

平顶身髙七尺⑽左右,体格匀称,小身板儿,小骨架儿,剽猂精干;头戴烈火唐猊盔,身披烈火唐猊铠,衬着虎皮战袍,腰束勒甲狮蛮带;看他的脸:微黑脸庞,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准头⑾端正,两道劔眉,一双虎目,玉齿阔口,微微黑须;此君虽说是身材短小,可站在凌霄殿上,那可真是威风凛凛,仪表堂堂!

众神都看清了,噢……原来是铁石星君。玉帝大悦,连连点头:“嗯,准奏!铁石星君,朕派你前往凡界,提回天煞星地听兽,扶助李唐恢复江山。你须知,等到功成圆满后,即刻返回天庭受封,不得有误!退朝!”“臣领御旨。”当下这铁石星君答应了一声,领了御旨,出南天门,驾着祥云,一直往凡界可就来了。书中交代,这铁石星君乃铁石精元所化,非凡胎能投,需要精石与人之血气合生孕化,方能成胎。上一转铁石星君降世是托生为反唐的傻英雄无敌将薛葵,可因为均是凡人骨血,所以薛葵虽力大无穷可天生不足,脑袋缺根弦儿。此回太白金星为了帮助铁石星顺利临凡,特意点化了皇陵前的石头人,成就了他和崔芸这一段九九八十一天的姻缘。可天数如此,无法更改。

再说崔家闺房里的崔姑娘备受这相思的煎熬,夜夜难以入眠,转眼间又过了一个月左右。此时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这几天,崔芸姑娘总觉得自己茶饭不思,有时懒洋洋,就觉着自己的小肚子一天天地皷起来了,崔芸暗叫了声“不好!”心里想:我可是黄花大闺女啊!未成亲先有身孕,这说出去可是要羞煞人了。不由得叹了一声:哎……老天啊……你叫我怎么去见我那堂前的爹爹啊!将军啊……你在哪里?我这满腹的辛酸对谁诉说啊!真的是度日如年,惟有丫环崔竹知道实情,本想着叫她去买落胎药。可将军您走之前有言在先,曾说将来腹中的孩子并非凡种,日后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可是我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怎能生小孩呢?我那狠心的后娘能宽容我吗?也不知我将来是祸是福啊!

书要简洁。不知不觉已到了这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这一天。古时候,八月十五那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中秋这一天的晚上,一家人一起围坐一圈儿,吃月饼、赏月、品茗、聊天。崔家也不例外,一家儿要围坐在院子里赏月。崔员外和夏氏夫人看闺女迟迟不下楼,心中很不髙兴,就听夏氏夫人对崔竹说:“崔竹,今儿个是中秋佳节,天上月圆人间聚欢,我好些日子没见到巧儿了,刚纔你有没有上楼叫过她?她为何迟迟没有下来?”“夫人,小的早已上楼通报姑娘了,只因她……”“只因她怎么了?”这小崔竹差点露出口风,她心中在想:小姐身怀六甲,哪敢下楼。所以“只因她……”三个字到嘴边后,就来个急刹,重新编了个瞎话儿:“夫人,只因小姐身子不舒服,卧床不起,所以想跟老爷、夫人告个便,就不下来了!”“你个死丫头,旣然小姐有病,为何不早说。老爷,不知巧儿何病?我们赶快上楼去看看。”“夫人说得有理,崔竹你前头领路。”听到此言,小崔竹心想:坏了!二老要上楼去,我家小姐这关就难过了,这真是“雨打灯笼即会破,油纸难把火炭包”。我是个丫环,也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了,希望二老肚量大,能放姑娘度过难关。崔竹边走边想,就见她手脚真快,先到了闺房了,髙声说道:“小姐,员外和夫人看你来了。”崔芸一听老爹爹他们来了,暗叫不好,硬着头皮上前拜见:“孩儿见过爹娘!”崔员外开口先说:“巧儿,崔竹说你身子儿不适,到底所患何病?对爹说明,为父马上派人请医诊治。”崔芸闻听了老爹爹的盘问,顿时满面通红,低下了头,一言不发。旁边的夏氏可是在注目观看,就见崔芸的腹部微微隆起,顿时明白了,当时手指着崔竹,骂道:“喔唷!死丫头,你……你……你俩干得好事!”然后对着崔芸也骂了起来:“好啊!你这个小贱人,老娘我当你真是生病了,谁知你不顾羞耻,在闺房内干出这种伤风败俗之事,难道你把爹娘的教诲抛到九霄云外了吗?赶快老实说来,到底和哪家的野汉子种的孽种?如若隐瞒不说,老娘我要了你的小命。真是气煞我了……”崔芸只是低头哭泣,夏氏见此心中大怒,便把崔竹拉了过来:“死丫头,你给我下楼来!”说完,夏氏扭住崔竹下楼去了。

闺房里,就听崔员外轻轻地叫了一声:“巧儿……女儿啊!你是爹爹的心头肉,咱们的父女之情不能抛。现在没有其他人了,你对爹爹实话实说,讲明原因,爹爹帮你去买药……坠胎……”崔芸听了,只是连连摇头,虽想把实情告诉爹爹,但觉得没有脸面说出口,一扭头,便钻进被窝,呜呜的低声哭泣起来了!崔员外一跥脚儿,“唉”的一声,下楼去了。来到院子当中,见夏氏手里拿着藤条,在那里骂人:“死丫头,你是你家小姐的贴身丫环,到底你家小姐同谁来往?你把经过完完整整地说出来,如有半句隐瞒,休怪老娘手下无情。”说罢,把藤条髙髙举起。崔竹泪流满面,心想: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那一天,我不该多嘴,一时兴起,凭空为媒。我只当玩笑开开不要紧。哪知这石头人也会显圣,眷恋人间春色,害得我家小姐身怀六甲,员外夫人恼恨她,一切祸根都由我引起,这般罪过该由我来承担。想到这里,甘愿领罪的小崔竹,跪在院子当中,泪如珠落,说道:“夫人,请您暂息雷霆之怒,这事还得要从清明三月三那一日说起……”接着,崔竹就把那一天的来龙去脉讲诉了一遍。站在一旁的老员外听得一清二楚,手指夏氏说道:“这都是报应……报应啊!”“老不死的,怎叫报应,你讲来给我听听看!”“都怪你平时做人太过狠毒,这纔害得我崔家遭此报应。”“老不死的,你休听这死丫头胡说八道,这世上哪会有青石显圣夜夜幽会的道理?分明是这死丫头招蜂引蝶,哄诱野汉,拉她家小姐下水,导致她家小姐干出这见不得人的丑事来,她反倒过来蒙骗我们。若不给她点颜色看看,谅她也不会招认。”说罢,夏氏抡动藤条,如雨点般抽在小崔竹身上,嘴里还骂道:“死丫头,楼上你家小姐平时在家很有教养的,知道什么是三贞九烈,这次在家里干出这等丑事儿,肯定都是你这个死丫头造成的,野汉子到底是哪个?住哪儿?快快把实情说出来,你若再隐瞒不说,休怪老娘心狠手辣,我可要活活打死你这死丫头了!”说完,夏氏对着崔竹就一顿抽打,打得小崔竹皮开肉绽,倒在地连连打滚,啊啊啊!一阵惨叫,口里连声哀求说:“夫人,小的说得句句可都是实话啊!请夫人……您髙抬贵手……”一旁的崔员外见了,上前一把夺走夏氏手中的藤条,扔在地上,对着夏氏喊道:“死婆娘,你是不是真的疯啦!你难道真要把她打死不成?”此时的崔竹已然失去了知觉,昏倒在院子当中,老员外见此长叹一声,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单说夏氏夫人自己找来了菜刀和麻绳,又来到崔芸楼上,指着崔芸髙声骂道:“小贱人,你是从小就知道,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冰清玉洁。谁知,你这小贱人把这些个家训都抛在了脑后,竟然做出这等伤风败俗的事情来,害得你老崔家丢人现眼。”说完,就见她恶狠狠地将刀和绳扔在了楼板上,说道:“小贱人,你自行了断吧!”崔芸听了,噗通!跪在地板上,哭着哀求:“母亲大人……”“住口,谁是你的母亲?我可没有这样的女儿。小贱人,你不必多言,免得脏了老娘的手。”说完,夏氏转身下楼去了。来到了院子当中一看,地上的崔竹不见了踪影,就以为她躱在房间里了,便吩附家丁找人,家丁们都找遍了,也不见崔竹的踪影。夏氏当场破口大骂了众家丁一顿。书中交代,原来崔竹被打昏过去,不一会儿,算是醒了过来,心想:自己在崔家已经无立足之地了,夏氏一定还会迁怒自己,再住下去可能有性命之忧。想罢,崔竹见四周无人,忍住疼痛逃出崔家。后来崔竹削发为尼,这事表过不提了!

再说楼上的崔芸姑娘,看到夏氏把刀和绳丢在楼板上走了,心想:将军啊!那一天皇陵里与你初次相见,只觉得你仪表不凡,好不威风。没想到,你我竟然成了夫妻。虽说我俩的缘分只有短短的八十一天,可还是在我的腹中留下了你的骨肉;现如今我俩的事被后娘发觉了,怪只怪后娘她心狠,全然不念在我们的母女之情,竟要逼我自尽。将军,我死了倒也不足惜,就是要连累你我的骨肉,他还未出生,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我该如何是好?是生是死,将军倘若你有灵犀,快来救我逃脱这里吧!哭哭啼啼的崔芸姑娘想了一会儿,觉得应该一死了之。就见她把夏氏扔在楼板上的麻绳儿拿起,往横梁的中间一扔,咬紧牙关,踏上椅子,把头伸进绳圈内,闭上眼说了声:“将军,我来了……”说完,踹开椅子,身子便悬在了横梁之下。眼见着崔芸性命不保,突然窗外刮起一阵怪风,“啪”的一声!吹开了两扇窗门,卷走了悬在梁下的崔芸姑娘。崔芸她只觉到两耳生风,呼呼直响,身子如梦非梦,像腾云驾雾似的。就这样,过了一会儿后,崔芸就觉着耳旁的风声没了,身子也不动了,像似稳稳的坐在了一个地方了,便睁眼一看,哎呀!我刚纔明明是悬梁上吊了,为何会来这里?也不知这是哪里?难道是到了阴曹地府了吗?不对不对,上次听崔竹说阴间是阴风飕飕,惨雾重重,光线全无,你看这里光线甚好,而且很暖和,回想刚纔我上吊时,隐隐觉得有人将我抱起,随风飘荡了出去。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呢?想到这儿,崔芸便站起身来,举目观看,“哦……”原来这里是山边的一个窑洞。再一看,洞里的日常什物应有尽有。崔芸看到这一切后,心里明白了:将军,我万念俱灰抛开一切,要悬梁寻短,是你将奴家我救到这里。我知道你救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平平安安地把我们的孩子生下来。崔芸想到这里,心里一酸,顿时泪流满面。

要问这崔芸姑娘能否在破窑洞内平平安安生产?且听下一回书《铁石星临凡》,便知分晓。

注释

⑴清代以来,在说唱艺术中以皇帝年号称呼之,是为惯例,本书沿用。

⑵“二主”或“二帝”称呼亦为当时说唱艺术用之语,为保留评书特色,本书沿用。

⑶李光弼:史有其人,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氏,契丹人,中唐名将。为人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官拜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尉兼侍中、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世袭蓟郡公,后爵封临淮郡王。在《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临淮刀法的鼻祖,临淮刀法为书中之原创。

⑷李晟:史有其人,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人氏,中唐名将。军伍世家,治军严明,攘外安内,英勇善战,精通骑射,号称“万人敌”。官拜太尉、凤翔节度使、行营兵马副元帅,爵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在《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西平刀法的鼻祖,西平刀法为书中之原创。

⑸马燧:史有其人,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郏县)人氏,中唐名将。官宦世家,深通兵法,屡破叛军,官拜司徒、河东节度使、行营兵马副元帅,爵封北平郡王。在《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设定为中唐时鼍龙枪之传人。

⑹浑瑊:史有其人,本名日进,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南)人氏,中唐名将。将门世家,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官拜侍中、河中节度使、行营兵马副元帅,爵封咸宁郡王。在《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咸宁枪法的创始人,咸宁枪法为书中之原创。

⑺直北:指今天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北部,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称作“直北”,本书沿用其名。

⑻飞虎山:原型可能是今天山西省西北部一带的云中山,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中附会为“飞虎山”,本书沿用其名。

⑼铁笼山:原型可能是今天山西省西北部一带的芦芽山,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中附会为“铁笼山”,本书沿用其名。

⑽尺:评书中的长度一般是沿用两汉三国那时的标准,一尺相当于今天的23公分左右。

⑾准头:旧时相术用语,原为鼻隼,与凖通。指以鼻尖为准星的面庞十字,端正意在不歪。评书中一般用“准头端正”或“准头丰满,三山得配”来形容人的面部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