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李存孝演义>第4章 铁笼山学艺

第4章 铁笼山学艺

书接前文,这书还得往前找。单说这个澹台家,早在春秋时期已是名声远扬。头辈儿人物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人氏,当时的鲁国就是现在的山东。澹台灭明乃是孔子门下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因为长相丑陋无比,刚入门时,就连孔子也以貌取人,不重视他。处得长了,孔子渐渐发现澹台灭明身上的优点,纔醒悟自己错待了贤徒,所以孔子常说“以貌取人,险失子羽”。后来澹台灭明游学到了江淮一带,门下弟子有三百之众,可以说是名扬春秋各国。到了东汉时期,澹台家族又出了个英雄人物,此人名叫澹台恭⑴,字敬伯,自幼天资聪明,力大无比,打小时候就特别喜爱练武,到处访名师求髙人,练就一身好武艺。有一次,在降伏妖道时,他得到了一对奇门兵刃,给这对兵刃取名叫笔砚乌龙挝。这澹台恭也算是个武痴,自从得了这对奇兵后,自己独创了一路笔砚挝法,是威震当世。俗语说得好“穷文富武”,所以说澹台家族到了澹台恭这辈儿时就改了门风了。从他这一代开始,可说是个个武艺髙强。到了中唐时期,澹台家族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此人就是澹台誉的髙祖父澹台渊⑵,字彦昭。这位澹台渊一直鎭守在直北边关重鎭,凭借着掌中这对家传的笔砚乌龙挝,保着直北边关平安无事。后来到了澹台誉这里,虽说家传的笔砚挝刚猛强猂,可他一直认为枪乃百兵之首,非要去练枪。就这样,年轻时的澹台誉便与同乡好友张处让⑶,一同投到了退隐在山东临清罗家集的越国公罗谏⑷门下学艺。

诸位,咱们旣然说到了老罗家,还得先简单表一下越国公罗谏这个人和罗家枪的来龙去脉。罗谏,字符封,是初唐燕山越国公罗成罗公然的第七代孙,世袭越国公,祖父便是越国公罗增⑸,父亲就是罗增的次子“玉面虎”罗焜⑹。这罗谏胯下一匹银鬃小白龙,掌中一杆五钩神飞亮银枪,老罗家“献把梅花枪”的正宗传人,雅号“花枪手”。宪宗元和年间,凭借绝世枪法,成为中唐名将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⑺帐下的第一勇将,征讨淮西时所向披靡,杀得叛军望风而逃,立下大功,官拜贝州府兵马大帅。后因看不惯当时皇帝的暗弱无能,朝廷对叛军的一味妥协,便与老秦家、老程家的哥儿几个一起辞官,回了老家山东临清罗家集隐居,过起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了!

再说说罗家枪。罗家枪的创始人乃是当年的大隋名将燕山北平王罗艺罗彦超,罗艺年轻时偷学了姜家枪法,娶了姜维后人姜洪的女儿姜桂珍。加上自己本身就有极髙的天赋,罗艺就把姜家枪改进,演变成了罗家枪。可毕竟是偷学来的武艺,那罗艺只学了姜家三种独门枪中的五钩枪。另两种枪母子和五分枪都没学到,所以罗家枪最怕就是遇见这两种枪,另外还怕四个枪头的双尖枪。后来罗艺之子罗成,从“兴隋九老”中的双枪大将定彦平那里骗学到了单枪破双枪的招数。再后来罗成之子罗通在扫北路上遇到了麻烦,由罗艺与姜桂珍的儿子罗春出面,将姜家枪的枪母子和五分枪如何破法,传授给了罗通。直到这个时候,罗家枪纔可以说得上无敌于天下了!罗家枪的招数讲究是三个字:稳、准、狠,主要有梅花七蕊、转身回马枪、抽屈枪、颠底枪、拨草寻蛇枪、寸手枪、滚手枪等招数。其中那手转身回马枪,是败中取胜的绝招,遇上之人是九死一生,真正厉害无比。从罗艺到罗成又到罗通,从罗通到罗章又到罗昌、罗英。到了则天皇帝年间,兄弟俩因各保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便分道扬镳,就有了罗昌世袭越国公、罗英改封为魏国公这事儿。说来这罗昌、罗英兄弟两人,从小关系很不错的,都得到了父亲罗章的真传,哥哥罗昌是个急性子,他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就渐渐演变成了以“抽屉枪、怪蟒寻食转还枪、黄龙三转回马枪”为主的这路,叫作“献把梅花枪”,便传到了越国公罗谏这儿;而弟弟罗英还是按照正宗嫡传的罗家枪来练枪,注重的是一个“稳”字,便称作为“梅花枪”,一直传到了魏博郡王罗弘信⑻这里。

咱返回头来再表一下澹台誉与张处让俩人,当时为了能让越国公罗谏留下他俩在老罗家学艺,便投身在此,献茶烧饭,侍奉罗谏一家。起先罗谏没有答应他俩留下,后来见两个小伙子言谈不俗,学艺心切,便开始慢慢变得亲近,加之两人再三恳求,也就勉强答应下来。不过罗家枪不传外人,所以不能直接传授,只能在罗谏练枪时在边上观看,然后自己揣摩,还要两人发誓,一是以后出去不可外传,二是不能使用老罗家的五钩神飞枪。书中说,这五钩神飞枪还有个名字,叫五虎断魂枪。当时澹台誉和张处让两人是满口答应,还在罗谏面前立下重誓。就这样,两人留了下来。这俩人天生就是一对使枪的料,平时又刻苦好学,在罗家待了不到两年,还真揣摩出了越国公罗昌传下的这一路“献把梅花枪”的精髓,并得到老罗家兵书战策的传授。学成后,两人回到山东,不到一年,便闯出了“山东双雄”的美称。

话说这张处让,字巨先,也是山东曹州府冤句县人氏,惯骑一头鬼头金眼兽,手握一杆鬼头紫金枪,枪法绝伦,神妙莫测。祖上便是三国时期的河北名将、魏王曹操驾前“五子良将”中的左将军张郃张儁乂,这张郃身跨一匹艾叶青鬃兽,手横一杆浑铁钩镰枪,能征惯战,当年瓦口关下大战张飞,铁枪对蛇矛,魏蜀两军尽皆骇然,名列“五子良将”的第二名。三国归晋后,张郃后人的家道慢慢衰落,家族便迁移到了山东一带居住。到了张处让这一辈儿,他从小就下了决心,要一改家族的平凡之状,重振祖上家业和张家的枪法,后来与澹台誉结伴去临清罗家集学习罗家枪,他学得罗家枪法之后,在山东黄河两岸这一带,除澹台誉外无人能敌。再后来他在西凉国得来了一杆紫金枪,更是如虎添翼。这条名叫“鬼头紫金枪”的宝枪,重达七十八斤,枪身长一丈二,紫金枪头,锋利无比,枪尖前端似是鬼的舌尖,故此称为“鬼头紫金枪”。刚成名时,他常以“鲁南武术第一名家”居称,因长相清瘦,还有个雅号“金枪先生”,中年时号称“北地金枪王”。在本部书的“残唐前辈英雄”中排名第二,“晩唐五老”中的第二老。澹台誉和张处让虽是一对好兄弟,可脾气秉性截然不同。澹台誉的性格虽说带点傲气,可为人耿直、豪爽,淡泊名利,诺守在恩师罗谏面前立下的誓言,始终没将老罗家的枪法外传。武宗“会昌中兴”时,澹台誉投在太原府从军,凭着枪法出众、智计过人,在反击回鹘和征讨叛军中屡克强敌,深得中唐后期名将、河东节度使刘沔⑼的赏识。宣宗继位后,他升任大同府兵马大帅,依旧安边抚民,泽被一方。懿宗在位时,他一直坐鎭直北边关,担任直北大帅,听说拜把子兄弟“金睛碧眼虎”李克用摔死了国舅爷段文楚被懿宗贬回沙陀国,他便心灰意冷,辞官不做了。从此不问朝廷之事,隐居在铁笼山之中,自号“铁笼山人”。张处让的性格与澹台誉正好相反,狂傲自负,阴狠狡诈,诡计多端。到了中年,竟投奔了庞勋一同反唐,在大彭国军中赢得了“第一名将”称号。再后来庞勋兵败,张处让不得已退而隐居在山东曹州城北的龙潭寺内,收了个徒弟。这位徒弟就是后来髙中武状元的鬼面金枪黄巨天,这是后话儿。澹台誉早年没有娶妻,膝下无儿无女,所以心中时常想:自己年轻时只顾学艺,可现在老了,四顾寂寞,空有一身本领,总不至于要带进棺材里去吧!无巧不成书,三个月前的一天,无意之中遇到了在铁笼山牧羊的安敬思,暗中观察下来,见他聪明懂事,做事认真,忠厚老实,性格很像自己。今儿个又看到他不费吹之灰之力摔死了两头饿狼,便知道他不仅是神力无比,而且是动作极其敏捷。这纔让他暗下了决心,要把自己的平身之能都要传授给他,好让他将来辅佐明主,报効朝廷,同时也让自己家的武艺传续下去。

单说安敬思回到了邓家,没有跟邓侯爷说起自己拜师学艺之事。一夜无书,到了第二天,安敬思赶着羊羣,早早就来到了山上,刚刚安置好羊羣,就见师父从山沟后,往他这边走过来,安敬思连忙上前跪倒,给澹台誉行礼。澹台誉双手把安敬思搀扶起来,微笑着说:“好孩子,起来起来,今儿个为师领你去一个地方。”说完,澹台誉领着安敬思来到了竹林沟后面的一个石洞前,一指这石洞,对安敬思说:“敬思,为师就暂住这石洞内,以后我就在这儿教你武艺,如何?”小敬思听了,连连点头,然后注目观看,就见这儿地面开阔,石洞前树木森森,修竹芊芊,犹如一道绿色的帘子遮住了洞口。师徒俩进了这石洞,小敬思顿时觉着眼前一亮,只见这石洞平顶近二丈髙,开阔有数丈深,洞内有石桌和石櫈,最里边还有一只石床,看着整洁光滑。小敬思看罢,心想:师父住的这石洞,虽说是简陋一点儿,但整洁干净,倒是很像一处世外桃源。澹台誉见他面露惊喜之色,便哈哈大笑,说道:“敬思,这石洞还可以吧!为师取名叫『空蝉洞』。”安敬思听了,笑着连连称好。就这样,师徒俩交谈了几句后,澹台誉就开始给安敬思传授武艺了。书要简短,打这儿后,安敬思天天来澹台誉的空蝉洞这里,跟师父学艺,澹台誉把十八般兵器、箭术和骑术都一一传授给他。小敬思悟性极髙,澹台誉稍作点拨,他就能明白;澹台誉还将老罗家“献把梅花枪”的精髓也详细说给安敬思听,但叮嘱他许识不许用。斗转星移,一转眼过了三年,安敬思已是位十七岁的少年郎了,他刻苦用功,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还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箭术,骑术更是了得,能在马背上轻松自如地躱开澹台誉连发的三把飞刀。澹台誉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单说这一天,澹台誉没有指点他武艺,自己先是在树底下的石块上坐下,然后对安敬思说:“敬思啊!你过来坐,为师要跟你说件重要的事情。”学艺三年以来,安敬思从来没见过师父如此严肃,就毕恭毕敬坐在师父的身边儿:“师父,您说吧!徒儿洗耳恭听!”澹台誉一声叹息:“唉……可叹当今万岁昏庸无能,听信奸臣,眼下四海皆有不平之声,天下可要大乱了。我等毕竟都是大唐的子民,不能眼瞧着朝廷奸臣当道,天下百姓受苦,为师已经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兴唐灭贼的重任,也该落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了!”安敬思听后,心里隐隐知道师父今儿个为何说这些了。澹台誉抚着他的肩,跟着又说:“敬思,你悟性髙,又肯吃苦,加上你天生神力,将来武艺肯定会远远超过为师的,能成为一员建功立业的勇将。敬思啊,师父今儿个要给你看三样东西。”说完,澹台誉起身进了石洞。不一会儿工夫,就见他肩上背着一个包裹,右手中提着用黑缎布包紥好的一件东西,看似一对挺沉的短兵刃。就见他回到了安敬思的身边坐定,先是放下了肩上的包裹,然后打开了用黑缎布裹着的这对东西。安敬思定睛一看:果然是一对兵刃!就见两根乌黑乌黑的浑铁棍,浑铁棍前端是一只铁手掌,铁掌的大拇指和中间的二指紧握着一支两头圆钝的铁笔,食指和小指伸直,前端尖锐,长度估摸在五尺出头。安敬思看完,刚想要问师父,就见师父指着这两根铁棍儿,对他说道:“敬思,这是一对兵刃,乃是为师的家传之物,名叫笔砚乌龙挝。巨重无比,每柄重达一百二十九斤,长有五尺三寸。曾听我的祖父说起过,这对挝是为师东汉时期一位先祖捉妖得来的。为师这位先祖天生神力,侠肝义胆,小时候就喜爱学艺,年轻时到处访名师求髙人。有一次,路过一个山村,听见村边一矮屋之中,传出凄惨的哭声。他进屋问个究竟,原来三年前村里来了两位手中执笔的黑面矮矬子老道,善能呼风唤雨,还会飞沙走石,硬逼村民们造一座道观,说是供他俩的金身塑像,还说什么,这样可以保佑全村年年大丰收,户户得平安。村民们害怕,只得出钱出力建好了道观,落成之日,这两位黑面矮矬子老道又来了,说每年要村民祭拜一次,要办一份三牧福礼的祭品,童男童女各一个,村户每年轮流献祭,如果不照办,就会累及全村不平安,并且谷粒无收六畜不旺。屋里的这对老夫妇中年得子,孩子刚满四岁,说今年正好轮着他家的孩子做祭品,所以老夫妇俩啼哭不止。先祖听后,顿时虎目圆睁,一定要降伏这两个作孽多端的妖道。当晚,他就偷偷埋伏在观院之内。三更一过,就见平地一阵旋风起处,两妖道现身院中,进入道观内,见还无献祭,恼怒得摩拳擦掌要去村里闹个鷄犬不宁。正此时,先祖跳了出来,先是大喝一声:『呔!何方妖道在此作孽,真是罪该万死!』同时,抬手拉弓,“嗖……嗖……”的两声,直奔两妖道,打闪纫针的功夫这箭就到了。两妖道一看躱闪不及,仗着有刀枪不入的法术,准备硬受这箭,哪知道先祖为破他俩的邪法,早在箭尖上涂了狗血,就听,噗!噗!两妖道是应声而倒。先祖抢步上前去,伸出双手,一把抓住了两妖道,运足力气向地上一甩。就见两道寒光直往上冲,两妖道顿时身形消散,变成这对奇门兵刃,估摸是上古神兵成精,幻化人形,如今被先祖收服了。敬思,你来看,这对兵刃乌亮墨黑犹如烟燻的,前端手握着一支笔,伸出的铁掌像个砚瓦,所以先祖给这对神兵取名叫笔砚乌龙挝。并独创了一路至刚至猛的挝法,成为我家独门绝技!”安敬思听师父说完这对兵刃来历后,连连点头。就见师父又把那个包裹儿打开了,包裹中有两件东西,乃是一副盔甲和用红绸包着的三本书。师父指着这副盔甲,对安敬思说道:“敬思啊!这副盔甲名叫唐猊盔甲,也是为师的一件传家之宝,世上无双。披在身上,又轻又稳,刀枪劔矢皆不能透。”说完,澹台誉又拿起用红绸包着的三本书:“这是三卷六甲兵书,上卷讲的天文地理之道,中卷和下卷讲的排兵布阵变化藏机之策。敬思啊!从今儿个起,为师将这一路笔砚挝法和三卷兵书全都传授给你。你可要用心的学噢!”安敬思听完,连忙叩首拜谢:“师父大恩,徒儿定会用心。”澹台誉扶起了安敬思,提起这对笔砚乌龙挝,说道:“敬思,这路笔砚挝全是刚猛强猂的招数,共有二十四招,招式有盖、扫、点、转、撩、带、挑、锁等八种。虽说招式简单,但挝沉招猛,唯有力大无穷者,纔可得心应手,将威力发挥至极。你来看,指锋锐利,点到必死,挝身巨重,扫到即亡,一招之内就能取敌性命!”说完,澹台誉将这二十四招笔砚挝法,在安敬思面前演示一遍。但只见:

前三挝乌云盖顶,后三挝菩萨坐禅。左三挝斗转星移,右三挝梨花飘旋。

上三挝大鹏展翅,下三挝海搅江翻。阳三挝寒光刺目,阴三挝五鬼锁祥。

随后澹台誉又将口诀详细讲解,特别是讲到了“指点江山”和“五鬼锁祥”这两招,澹台誉反复又演示了多遍,生怕徒儿没看清楚。书中交代,原来“指点江山”和“五鬼锁祥”这两招,到了澹台誉这里,经他多次改进,成了专破献把梅花枪中“抽屉枪”和“黄龙三转回马枪”的绝招儿。

单说澹台誉收住招式,把笔砚乌龙挝递给了安敬思,说道:“来来来!敬思,你练一遍给为师看看!”安敬思听了,当时对着师父一打躳,便上前毕恭毕敬用双手接过了这对笔砚乌龙挝,先掂掂斤両,觉得很是顺手,便使将起来了。就听,啪啪啪啪!一趟下来,还真有几分模样。澹台誉在一旁时不时加以指点。这路笔砚挝法只有二十四招,安敬思悟性极髙,又加上认真,练了几遍后,已经颇有所得。澹台誉连连点头,又练了一阵,见天色不早,便叫安敬思先回去,明儿再来。当下安敬思拜别了师父,回邓老爷家不提。书说简短,从这以后,安敬思白天放牧学练挝法,夜里一有空闲,温习师父传授的三卷“六甲兵书”。就这样,安敬思又跟着澹台誉学了将近大半年,把这一路笔砚挝法练得是出神入化。

单说这一天,安敬思跟往常一样来见师父,一看师父不在,心里就想:往常这个时候都是师父在等我了,今儿个他老人家去哪里了呢?我在洞外等一会儿吧!也许师父有事去办了。等了近半个时辰,就见澹台誉脚步匆匆的从远处走来。安敬思连忙上前施礼,师徒俩进了空蝉洞。安敬思见洞内,被师父收拾得整整齐齐。澹台誉刚坐定就说:“敬思,为师该教的教了,该说的也说了,今儿为师要离开这里。”安敬思听后一惊:“师父,您怎么要走了呢?徒儿随您同去。”“敬思,你我师徒缘分已尽,现在就是分别之时。为师要将三宝笔砚乌龙挝、唐猊盔甲和六甲兵书全送给你,留个念想。希望你以后能得遇明主,为朝廷建功立业!”安敬思听后,心里忍不住的难受,眼泪可就下来了,一时也说不出什么话儿,澹台誉抚摸着安敬思的小头儿,笑着说:“呵呵呵……傻孩子,别哭,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尚且如此,何况师徒。为师迫不得已,今天非走不可了。敬思,待为师去后面,拿东西给你。”一会儿工夫,就见澹台誉拿着三宝,来到面前:“敬思啊!这三宝都是为师的家传之物,我的祖辈们曾用它们为朝廷立过大功。如今我是四海为家,它们已没什么用处了。留给你,算是咱师徒一场的见证吧!”澹台誉把三宝放在一边,拉着安敬思坐在自己身旁,说:“敬思,你现在的本领,已胜过师父了。临别时,为师还有几句话不可不向你说,正所谓学本领不难,走正道很难。会武之人一定要行走正道,一个人立身于世,可要公正无私,不能忠奸不分,助纣为虐。敬思,你宅心仁厚,没有心计,对付外敌,为师是不用担心的,但身边的小人可要多多提防啊!”安敬思连连点头,澹台誉接着又说:“敬思,今儿个为师跟你说说,天底下除了老罗家的『献把梅花枪』外,其他的几杆名枪。头一杆就是金陵铫家的霸王枪,为当年楚霸王项羽所创,此乃枪法之祖,又叫『八母枪』,含着上古用矛之法的『提、掳、拦、拿、缠、翻、圈、环』这八式在里头,全部的枪法可以说都是从这演变出来的,其中威力最猛的就是『单手十八挑』,以后见到霸王枪的传人就得注意了;二一杆就是子龙枪,乃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赵子龙所创。到了本朝,传到了五台山的佛门之中,后来大同府史家得此真传。此枪法讲究个『巧』字,穿指吞吐,通袖一撇,鹞子扑鹌鹑,救护闪赚,是花枪四面的枪法,正如『白蛇弄风』似的巧;三一杆就是郭家汾阳枪,乃是本朝郭老令公郭子仪所创,现在是传到了第五代传人汾阳郡王郭端夫⑽的手里。此枪法是『一截、二进、三拦、四缠、五拿、六直』,绝命枪就是『抛梭枪』,也叫『半段枪』。当年郭老令公凭这手枪法横行河陇,威震西番,名扬天下。四一杆就是金枪夏家的北霸六合枪,他的绝命枪叫『五指撺林枪』,是集『马家锁喉长枪、姜家阴把连环枪、罗家梅花枪、沙家会通竿子、李家混元子母段把枪』的精华,再加上自己夏家的枪法,六合为一,所以叫『北霸六合枪』。学得最好就是金枪夏文东的大公子夏鲁奇和他的关门弟子髙思继,特别是髙思继,为师当年还传授他一套『飞刀术』。不过,所幸金枪夏家的人和髙思继的为人还不错。另外为师听你师公爷老人家说过,老姜家共有三种枪,从不外传。头一杆是枪母子,此枪号称百枪之母;二一杆叫亮银八宝子母鸳鸯五分枪,这三一杆就是老罗家现在用的五钩神飞亮银枪。当年老罗家的头辈儿英雄罗艺只偷学会了老姜家的五钩枪。听你师公爷说了,另外枪母子和五分枪这两杆枪,到了罗春这辈儿没后人,可就失传了。”安敬思诺诺受教,突见师父板起面孔,又说道:“敬思,凭你现在的武艺,可说已是天下无敌了。可有一点,你要切记,日后你在疆场上遇到会使罗家枪法的人,第一自己要加倍小心,第二千万不可伤他。不然的话,让为师知道,断不轻饶!”安敬思听了,心里暗想:师父说话从来没这么严厉过。看起来,这中间必有原故,肯定有他的道理。便叩首答应:“徒儿定会牢记师训,终生不违!”澹台誉听后,连连说好!就用手拍了拍安敬思的肩头,又说:“敬思,此次咱爷儿俩分别后,为师要云游四海了。临别时,为师赠你四句偈言。你可要记住今儿个为师的偈言啊!”安敬思叩首说道:“徒儿恭听师父的偈言。”澹台誉说道:“遇虎而起,遇鵶而兴,遇巢而显,遇猪而鎭。”安敬思听了这四句偈言,便对着澹台誉拜了九拜。还没等他抬起头来,就见澹台誉身儿一晃,消失在铁笼山之中,剩下安敬思一个人孤零零在石洞里。安敬思回想三年多来,与师父朝夕相处,今儿个离别,不知哪年能再相见?忍不住又暗自落泪。过一会儿,安敬思擦了擦眼泪,把笔砚挝和唐猊盔甲藏好了。三本兵书带在身边,这纔赶着羊羣下山回邓家庄了。第二天,安敬思早早就来到空蝉洞那儿,看看师父是否回来?可洞内还是昨儿这个样儿,就是不见师父的人,一连好几天,洞里面就是师父离开前的样儿,安敬思只纔打消这念头了。打这儿后,他就不再赶羊羣上铁笼山来了,而是改到对面飞虎山灵求峪那里去放牧。这纔引出来一段惊天动地的故事。

咱书说至此,第一卷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鬼面金枪黄巨天出世、拜师学艺,众英雄长安城校军场内争夺武状元,黄巨天三元馆醉题反诗,藏梅寺斩树起兵反大唐,攻占长安城、自称大齐皇帝”等等精彩热闹的回目,咱在传统评书《残唐飞虎传》的第二卷书《藏梅寺》中一一再续。

注释

⑴澹台恭:史有其人,又名澹台敬伯,东汉名士,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氏。在《残唐五代》一书中将他设定为东汉时期的一员勇将,笔砚挝的鼻祖,此设定和笔砚挝均为书中之原创。

⑵澹台渊:史无其人,本书中的虚构人物,为本书之原创人物。《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东汉澹台恭的后人,银枪老祖澹台誉的髙祖父,字彦昭,笔砚挝传人。

⑶张处让:史有其人,一介庶民,从不入仕,河北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东部)人氏。附会为本书中的重要人物,字巨先,山东曹州府(今山东省菏泽市)人氏,越国公罗谏的记名弟子,三国曹魏名将张郃之后。在书中将他设定为鬼面金枪黄巢的授业恩师,官拜大彭国兵马大元帅,早年自称“鲁南武术第一名家”,人称“金枪先生”;中年在大彭军中有“大彭国第一名将”之称,号称“北地金枪王”,兵败后隐居龙潭寺,法号“慧仁”,献把梅花枪传人,此设定为书中之原创。

⑷罗谏:史有其人,字符封,晚唐将领。本书中将他设定为越国公罗成的后人,第七代世袭越国公,名满天下的“山东双雄”澹台誉、张处让两人都是他的记名弟子,雅号为“花枪手”,隐居前官拜贝州府兵马大帅,献把梅花枪传人,此设定为书中之原创。

⑸罗增:史无其人,小说《粉妆楼》中的虚构人物。《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第五代世袭越国公,献把梅花枪传人,此设定均为书中之原创。

⑹罗焜:史无其人,小说《粉妆楼》中的虚构人物,罗增次子,绰号“玉面虎”。《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第六代世袭越国公,献把梅花枪传人,此设定均为书中之原创。

⑺李光颜:字光远,河曲(今山西省河曲)人氏,突厥人,原名阿跌光颜,中唐名将。内克叛鎭,外击边患,官拜司徒兼侍中、忠武军节度使。《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越国公罗谏曾经的上司,此设定为书中之原创。

⑻罗弘信:史有其人,字德孚,魏州贵乡(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氏,晚唐军阀。父辈两代皆为军籍,官拜魏博节度使,爵封临清郡王、北平郡王。《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魏国公罗英的后人,在残唐前辈英雄中号称“第一名枪”,官拜铜台府兵马大帅,爵封魏博郡王,梅花枪传人。

⑼刘沔:史有其人,字子汪,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氏,中唐后期名将。官宦世家,勇谋兼备,安边御外,官拜检校司徒、河东节度使。《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将他设定为澹台誉早年的上司,此设定为书中之原创。

⑽郭端夫:史无其人,原型可能源于汾阳郭氏中的郭钊、郭仲文等人的事迹,历代评书附会为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人,在故事中肩负较为重要责任。《残唐五代》第一部书《飞虎子前传》中的人物,字克成,官拜鎭京大帅、宰相阁老,世袭汾阳郡王,号称“枪仙”,汾阳枪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