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沈栀子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记忆的屏幕里总是挥之不去沈贵秀扳着铁青面孔时的一幅幅画面,好像别人欠她多少陈芝麻烂谷子似的。想到这里,她很快进入了回忆家史的片片段段……

原来,沈贵秀和沈贵林是同父异母姊妹,全家生活靠在街上做皮匠的父亲维持。解放后,贵林母亲病故。街道上的鞋匠、篾匠、木匠、小五金统统被手工业联社收编。不久,西港镇创建了五金制品厂、家具厂、鞋厂。斗转星移,初中毕业的沈贵秀被招工进了五金制品厂,次年,沈贵林也子承父业顶职进了鞋厂,随之父亲退休在家单独生活。正值豆蔻年华的沈贵秀进厂后,初中毕业当时算较高的文化人,人也长得漂亮。一日,五金厂厂长下车间调研时,发现她貌美出众,说话口齿伶俐,很快把她从包装车间调到行政科,主管后勤方面的劳保、采购、食堂的工作。这份工作自然比满身油污的包装工有天堂地狱之差。随着岗位调整,她有了充分的时间化妆打扮,穿戴也日渐漂亮时髦。其间,她与厂长见面的机会也渐渐频繁,久而久之,眉来眼去,秋波暗送,沈贵秀很快投入厂长的怀抱,做了权力和金钱的俘虏。平日两人出剧院,进饭店俨然如一对恩爱夫妻。令两个人感慨相同的是,总嫌西港镇太小,熟人多。有时还遭人谩骂,或者嗤之以鼻。于是,厂长只好创造出差机会,带她逛上海、游广州、上北京、下武汉,所幸的是当时的旅游事业发展缓慢,不然全国的名胜古迹,奇山异水都会留下他们的足迹。可是,纸终究难包住火。这种风流事传播神速,厂长老婆闻风而动。两人被捉奸在床后,厂长老婆一气之下干脆将丈夫的丑闻告到镇政府。无独有偶,厂里的社教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经下派工作组调查核实后,厂长作风问题属实,沈贵秀堕胎两次事实属实。不久镇政府决定,厂长被撤职留党察看两年,沈贵秀作开除处理。后来,沈贵秀哭也哭了闹也闹了,只好足不出户,多次想自寻短见想了此一生。亲人们见这样下去必然闹出人命,一方面脚跟脚手跟手地用人开导劝说,另一方面托人说媒嫁人。没过好久,经媒人撮合,她才松口嫁到西水河大队一个劁猪佬世家。婚后两年,沈贵秀的肚子仍然空瘪的不见动静,这种事她是自己心知肚明的,问题肯定出在劁猪佬身上。再后来,她竟然魔术般的任了妇女大队长,在外面,有时急功近利用一些过激行为捆绑妇女结扎上环,不少人找借口骂她超沙(即不下崽的水牛),在家里望孙心切的婆婆,有时在院子里撒把谷子,也疯狂地追赶几下不下蛋的母鸡,指桑骂槐骂道:“嗬齐、嗬齐,你格不下蛋的东西,老子只怕把你们都喂蒙了心喽!”沈贵秀只得逆来顺受,一到晚上,为出这口恶气,她只好躲在被窝里狠狠地捶打没用的劁猪佬一阵,方才解恨。

后来,沈贵林一家在镇上托儿带女,家大口扩,仅靠摆摊设点的皮匠手艺挣得一点钱,除维持生活外,还得供儿女们读书。四个子女已把他折腾得喘不过气,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人,一旦穷到衣不终身食不终口的地步,也就顾不得什么脸面。当时,正好西水河大队有一批接受知识青年、城镇下放到农村落户的指标,并出台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政策条件是只要有接收大队,镇里另发放一笔安家费,其子女享受知青待遇,因此,沈贵林只好低头央求姐姐帮助。之前,逢年过节往来时,沈贵林也得知西水河大队较为富裕。土地水旱两兼,水田粮食能自给,旱地种有棉花、小麦、大豆、大麦还有芝麻、油菜等油脂等经济作物,可以说粮棉油样样都有,而且还有队办养猪场。面对弟弟的央求,沈贵秀动了心,又见弟弟刚满四十,被生活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头发花白得像一个半百的老头。她先是一阵酸楚,后生怜悯之心。隔日晚上,沈贵秀提上一条好烟、两瓶好酒就悄悄地溜进了大队胡支书的家门,央求胡支书接受弟弟一家。琢磨一会儿,胡支书拍胸保证说:“行,没问题。”

几天工夫,两间带一偏厦的红砖青瓦房,在胡支书的亲自关怀下,很快落成在西水河边。近些年,沈贵林又重操祖传的皮匠手艺,走乡串户,一天下来能挣个十块八块,有时不用交副业钱买工分照样分口粮,日子慢慢过得温饱起来。大小队干部都姑息他是妇女大队的弟弟,又有胡支书这把遮阳伞,什么割资本主义尾巴,强行收编手工业进综合厂,办学习班之类的厄运从未降到他的头上。妻子只好老实巴交地跟女社员一起学农活,挣工分分口粮。时间一长,西水河大队的社员们便把“人民公社大社员”的称号,送给了沈贵林。

鸡叫头一遍,沈栀子才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几天以来,卫鹏一直沉浸在县文化馆培训学习的兴奋中。他觉得这十天是人生中最幸福的十天,最充实的十天。同时,他也感悟到文学是一门无边无际的学科,正如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所说:“文学不是一位容易动情、妩媚多姿的姑娘,而是一位板着铁青面孔的老人。你奋斗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他不会轻易对你笑一笑。”

十天,虽然在岁月的长河中很短暂,但卫鹏觉得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师生情、学友情已在他记忆屏幕上,定格成一幅幅珍贵和美好的画面,一生没齿难忘。

江汉县文化馆远离闹市区,距荆州古城西门很近。一座典型的仿明清建筑,飞檐翘角,精巧别致,临街楼檐镶嵌着竹青色的釉瓷琉璃瓦,这种建筑给古城平添了一种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深邃的厚重感。转到后院更是别有洞天,诗画墙、六角亭、垂杨、湖泊、桃林,令人目不暇接。驻足浏览诗墙,上有李白、杜甫、宋玉、屈原、刘禹锡、苏轼、陆游、岑参等名流诗作,更有当代名人政客的墨宝,壁画中有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的名画,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往东走不到十米,悬挂有当代伟人周恩来手书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著名诗句。几种不同的线条、力度、风格体现诗作的同样气势和神韵。

二楼会议室,卫鹏与二十多位男女文学青年围坐在椭圆形的桌旁,每人面前摆好笔记本,室内除相互投去陌生而友好的目光外,气氛显得紧张,空气似乎有些凝固。

此时,门外忽然走进一位年轻帅气的文化干事,干事姓刘名石。当他键步走上讲台,轻轻放下一叠讲义,室内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