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奉天四平街,茂兴源粮油局大楼。

这是位于繁华地段一栋三层的建筑,二层是大掌柜待客的大客厅和餐厅,三层是掌柜的宿舍。一层是粮油局门市,卖各种杂粮食油。

六七米长的木质柜台正对粮油局店门,偏左是楼梯,楼梯后边一扇小门通着后院,柜台后边是各种粮食和食油,柜台对面有个帐柜,柜台与帐柜之间贴墙有一根铁丝拉线,拉线两头各拴着一只样子像弓一般的东西。

伙计满面笑容招待顾客:“您来啦,需要点儿啥呀?”

顾客看一眼柜台里的货物,说:“给我要三斤高粱米!”

伙计痛快地应着:“好咧,您稍等!”伙计拿称量好高粱米,放在一边,麻利的给顾客用毛笔开好收据,噼啪打两声算盘,高声唱道:“高粱米一斤五分,三斤一毛五开票!两毛付款五分找头!”那伙计一边高声唱着,一边把钱和收据夹在那根铁丝拉线的铁管上,然后用那只“弓”像射箭般沿着铁丝拉线射向帐柜,会计甄举亭接下夹子上的收据和钱,把收据留下,再把找零夹上,如法炮制,用那边的“弓箭”射回柜台。

楼梯一阵“嗵嗵”作响,李长林从楼上匆匆走下来,走到帐柜问会计甄举亭:“术大掌柜啥时候走的?”

举亭略一寻思:“差不多有一个时辰了!——咋的,那个北京来的客人去找你了?”

长林道:“没找我,让我碰上了!他本来去源荣堂找东家,可二太太说东家回了老家。”

“是啊,术大掌柜也说东家出门了,有啥事儿就等他回来再说。”

“这么说术大掌柜知道来客人了,他没交代啥话?”

“其他的没说!”

“也没说他去哪里?”

“没,反正有一段日子了,每天的这个时候他都不在店里,咱不好瞎估计……”举亭欲言又止,二人对视,心照不宣的想到了一起。

长林低声叹道:“搞‘信托’,早晚出事!等东家知道喽……”

举亭惊道:“东家……知道啦?”

“虽说东家不过问买卖,可不等于不知道行情!粮栈搞信托,钱庄倒奉票,全关东的买卖家弄的这套把戏,他哪样不知道?可哪样算的上正经营生!”

稍作停顿,举亭问:“一会儿要是见着大掌柜,我……”

长林道:“他要心里有这事儿,早该回来了,客人的事儿我安排吧!”长林急于走出,举亭追问:“哎李掌柜,柜上黄豆涨价不?别家可都涨了。”

长林稍作沉吟,说:“只要能撑得住,就别涨!”

举亭点头应着:“哎!撑得住,撑得住!”

长林悄声嘱咐:“对了举亭,既然术大掌柜不愿意招待这个客人,咱就当他没来过!”

举亭干脆的应着:“您放心,我啥也没看见!”

奉天北市场天福茶馆。

天福茶馆共有两层,规模豪华,楼上雅座包厢,楼下有说书场。演员正说唱着铁板大鼓《杜十娘》。说唱者是名十八九岁的女子,名柳香,身着白底粉花旗袍,发若乌云,肤若凝脂,妙目留连,风情万种。

乔九言置身包厢,手指跟着鼓点节奏地弹敲,双目迷离,陶醉其中。两名彪形大汉侧立左右。

一曲唱毕,掌声雷动。两名大汉连忙跟着鼓掌叫好,低头再看乔九言,已不见了踪影,急忙喊道:“九爷!——九爷!”追出包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