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手枪的事儿,枣核曾数次去磨继恩叔叔,但是,每次叔叔都是将子弹卸下来,只是让枣核将空枪拿到手里当着他的面摩挲一番,就收回去了,绝对不允许枣核带走。
为此,枣核对继恩叔叔充满了仇恨,曾经连续几天不同他说话。但是,他曾经在叔叔面前夸下海口,自己要亲自从鬼子手中缴获一支真的手枪,叔叔也答应过自己,如果自己能够获得这样一件战利品,绝对不用上缴。
“可是,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来呢,自己何时才能从鬼子手里缴获这样一支枪呢,爹的仇何时才能报呢?”枣核等得很着急!
万般无奈之际,有一天,枣核带领两个团员在村口站岗时,看到附近有一棵半大的酸枣树,它的树干有一段长得非常像手枪,于是枣核忽发奇想,何不把这棵酸枣树砍下来,用它的这一段树干做成一把手枪呢?于是,他回家拿下一把斧子来,将这棵酸枣树砍下来,截断没用的部分,然后,枣核花了半下午的时间,将酸枣树的这段树干削成了一把小巧玲珑的“手枪”。
枣核高兴极了,这把“手枪”虽没有子弹,更不可能将鬼子“叭——”地一枪打死,但它的样子与手枪像极了,简直惟妙惟肖,甚至比继恩叔那支真手枪还像模像样呢,从此,每天,小枣核就挥舞着他的这把“手枪”,带领着手下二十多名儿童团员,忽啦啦地在村前的胭脂河畔,或者村后的马头山里,训练、喊口号,站岗、放哨。枣林凹村的儿童团,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儿了。
不只是儿童团的武器很可怜,游击队的装备也好不到哪里!除了继恩随身带着的一把手枪,十来发子弹,还有就是继恩向上级申请了很多次才发下来的二十来个手榴弹;其他武器只有靠自己想办法了。
村里的一家猎户,女人已经死了,有两个儿子,名字分别叫大虎二虎,两个儿子都没有媳妇,父子三人是筷子夹骨头,三个光棍。这一家人平时也种些地,闲时上马头山打猎,大虎还曾经跟着二枣木当过土匪,大虎下山的时候,带回了一支枪,种地之余,就打些猎物贴补家用。后来,他又给当年的上司,马头山的土匪头子二枣木送上两坛上好的枣杠子酒,从二枣木那里又讨来一支枪,为弟弟二虎用,农闲时节让二虎也跟着自己上山打猎。猎户出身,当过土匪,又是光棍三个,没有女人的拖累,所以父子三人都有一股虎里吧唧的劲头儿,听说日本人要来,满世界杀中国人,奸淫中国妇女,不用继恩多鼓动,“忽——”地就跳起来了,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村里刚刚成立起来的游击队。这样,除了继恩的一把短枪以外,枣林凹村就有了两支长枪——尽管只是两支射程很近的猎枪。
然而,这对于人数逐渐达到四五十名的游击队,毕竟只是杯水车薪。要想得到更多的武器,还需要另想办法。继恩在村里转悠了几天,最终决定将村内城隍庙里的那个巨大的香炉和钟砸了,将获得的铜和铁炼成大片刀。
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他约上民兵队长大枣木,带上大虎二虎兄弟两个,还有每年冬天跟着枣根家烧酒的哑巴,一起将香炉和钟砸了。继恩挥手示意了一下,杆子气十足的大虎二虎,还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哑巴,将庙里泥塑的神像也砸了个稀巴烂。
大家正在砸,忽然,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跑来了,揪住几个人就撕打了起来,一边撕扯一边大骂着。
“是王仙姑!”不知谁喊了一声。大枣木大虎二虎还有哑巴,转身就跑。
王仙姑追赶不上,便去撕扯杨继恩。通讯员连忙扑上来,挡住了王仙姑。王仙姑便抓住通讯员,一口咬在通讯员的胳膊上,把通讯员疼得嗷嗷直叫。
“王仙姑,不要再闹下去了,再闹我毙了你!”继恩大喊一声,掏出手枪,黑洞洞的枪口指着王仙姑的脑门。
王仙姑还想继续使泼,但看了看乌黑的枪口以及继恩严厉的目光,终于怯了,身子一软,手扶着墙倒了下来,身体打着哆嗦。这时,王仙姑的男人闻讯跑了进来,把王仙姑从地上拽起来,搀着她回家去了。
第二天,继恩将罗列着城隍十大罪状的大字报贴在了城隍庙的门口。这十大罪状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坐不动,十分无用。最后特别加了一句:砸烂庙宇,破除封建,支援抗战,谁反对谁就是反革命!
这一次,王仙姑面儿都没敢着,破除庙宇获得了胜利。
在继恩指挥下,大枣木,还有大虎二虎哑巴等民兵,将庙里的那个铁铸的三足鼎也砸了,将铁交到镇上的铁匠铺里,打出了十来把闪闪发光的大片刀,带回到村里,枣林凹游击队的武器,立即得到了一定改善。继恩本来还想将马头山山顶枣神庙里的两个香炉也砸了,但考虑到那两个香炉很小,充其量只能打一两把刀,管不了多大用,再说,这样做,一定会遭到枣根叔的极力反对,其他村民也大都不会乐意,在枣林凹,断掉其他神的供享不打紧,但是,谁要是破坏枣神爷和护枣娘娘的神位,绝大部分村民都会很有意见的。
“村民的迷信思想依然严重,看来一时半时是难以彻底改变的!”继恩思虑再三,只好作罢。
当孩子们率先制作了二三十支枣木杆子做成的红缨枪后,继恩也受到启发。
“孩子的想法虽然简单,却给我们这些大人提供了借鉴。我们还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总想让上级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枪支弹药,可是,目前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来,要想为村里的游击队弄到足够的武器,还得从马头山数不清的枣树身上想办法。
继恩沉思良久,忽然想到,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也有用枣木兵器的记载,书中第五十四回一开头就写道:话说高太尉问呼延灼道:“将军所保何人?可为先锋?”呼延灼禀道:“小人所保陈州团练使,姓韩,名滔,原是东京人氏,曾应过武举,使一条枣木槊,人呼为‘百胜将军’……”“当年梁山好汉曾有人用枣木制作的武器,那么我们的游击队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继恩想。
“唉,也只有像孩子们那样,自己制作梭标吧!刚成立游击队时,大家都还觉得上级很快就给每个人发一杆锃明瓦亮的新枪呢,没准儿机关枪也会配备上,最不济手榴弹、大刀片子总会足量供应吧。想不到几乎什么都不给,完全让自己想办法!等到最后,大家还得向十岁八岁的黄毛孩子学办法!我看咱这游击队啊,也就是闹着玩儿……”大枣木颇有些失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