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肥大肉膘的少师被楚箭射中,砰然倒在战车上,随侯大惊失色,六神无主,不知该如何指挥。
“活捉随侯!”楚武王精神抖擞地挥动着指挥旗帜。
愈战愈勇的楚兵,凶猛无比地翻过沟坎,跃过战壕,直奔随侯的指挥车。
随侯经过短暂的手足无措之后,心一横,跳下了站车,混入兵卒中逃命。关键时刻,哪顾得了面子与其他,还是逃命要紧。
护卫军保护着狼狈不堪的随国,屎滚尿流地落荒而逃。
大刀阔斧的楚军,涌到指挥车前,架起了还在垂死挣扎的少师,驾驶起随侯的指挥战车,回到楚国兵营,向熊通复命。
随侯满面尘土、衣衫不整地回到随都,惊魂未定地道:“快快召见神农父来商议大事!”亲历这一场战争,随侯已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信季梁三番几次的劝谏,使原本想挣得面子的一国之君,如今既丢了面子,还丢了里子,既折了兵还险些丢了孤家性命!看来,少师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如何收拾这残局,还得听从季梁的建议。
随国监国的回复,再次令随侯五雷轰顶:“主公,季老大病染身,已休假卧病在床,小的曾亲去探望,其神志涣散,恐不久就要远离人世了!”
“啊?竟然有这事?快快速备车马,寡人一定要亲自探望!”随侯听罢,脑袋嗡嗡作响,再次陷于六神无主的境地。
不 经生死劫,哪料臣子善?不过鬼门关,哪知臣子慧?
随侯凝视着躺在床上,形容枯槁的季梁,如同熬尽的油灯,散满枕间的苍苍白发,像在秋风中瑟瑟抖动的枯草,却依旧爆发着高洁的生命力:“主公啊!楚国虽然远不如我大随雄厚,却能与我大随一战成名,皆是因为上苍正在赋予楚国天命,与其说我们败给了楚国,不如说天命难违啊主公!”
在凄厉的惨痛教训面前,随侯后悔不迭。他痛心疾首地道:“这次没听季卿劝谏,随国损兵折将、颜面扫地,寡人难逃大责啊!”
“下臣听说过,小国之所以能抵抗大国,是由于小国有道而大国邪恶。而这所谓的道,就是忠心为子民谋福,对神灵虔诚。”季梁的蓬蓬白发,在随侯眼前抖动,“身为君身为臣,就要贴心想到老百姓的利益,切身为百姓作想。而旱灾让随国的百姓在挨饿受苦,而君主却为了私报功德,大张旗鼓、铺张浪费地以祭告神灵,这样的小国自然能抵抗自欺欺人的大国了。”
“卿是在责怪于我吗?”若是在平时,随侯早就怒不可遏了,弄不好与少师一唱一和的,轻则让季梁罢官,重则砍杀其头。可是因没听从季梁之劝,现在少师中箭被俘,随国战后的诸多乱摊子,还得季梁献计献策来收拾,所以随侯尚能理智的据理力争,“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壮,祭祀的谷物也都丰盛齐备,我对上天还不虔诚忠心吗?”
季梁在家人的扶持下,坐起身来:“百姓乃神之主人,因此圣明的君主首先是教养好百姓,其次才是尽力奉神。奉献牲畜是为了告诉神灵,百姓的财力普遍富有,圈养的牲畜高大肥壮,各类良种应有尽有;奉献谷物是为了告诉神灵,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难妨碍农事,百姓和睦,年成富饶;奉献美酒是为了告诉神灵,随国上至百官下至百姓,都有美好的品德。所谓芳香远闻,不仅仅指佳品而言,也是指没有牙恶之心。所以我们要倡导亲近九族,爱民之廉政。这样以来,百姓和睦,百官团结,神灵才会降福给他们。”
随侯若有所思。
季梁猛烈地咳嗽了一阵,在家仆捶胸抚背之下,吐出一口血痰。
“而我大随当下,君臣之间、百姓之间、臣民之间,各存异心,鬼神也缺乏主人,君主的祭祀再丰盛,也不可能给百姓带来福分。”季梁闭眼平息了一会儿心态,病情竟奇迹般好转,“主公姑且治理好政事,安抚好民心,同时亲近附近的兄弟国家,大随,也许可以免于楚之大患!”
“寡人正是为此而来!”随侯急忙道出此番前来的真正意图,“我是真正悔恨当初没听卿之言,与楚交上了手,并且大败。寡人担心楚国乘胜反击,或提无理要求,不知如何收拾这残局而日夜忧心呢!”
季梁喝了一杯家人递来的水,感觉轻松多了。他说:“主公且容下臣再好生调养一段时间,下臣的身体若能动弹,定当前往楚国议和。”
“如此甚好!”随侯心中的一块巨石落地了,但他望望季梁的身体,又不放心地道,“卿的贵体,能行吗?”
“以下臣之预感,应无大碍。”季梁仰首道,“但愿随国与楚国的战争,能就此结束;但愿主公能安心治理随国政事!”
“那是自然!”随侯心中充满真切的感动,“寡人待会派太医来为卿好好把把脉,好生调理一番。”
南飞的大雁,盘旋在头顶发出声声惨叫;沿途半是红叶半是黄叶飘零,季梁带着随从及一些金银财宝,来到楚国议和。
季梁安排好人马,在楚国馆舍住下后,先行到斗府拜见了斗伯比。
“季大人可好?”季梁的鹤发童颜,瘦矍却奕奕的神彩,颇得斗伯比的敬重,他立即热情地迎季梁进府,并让侍女奉茶。
“随国罪臣前来面见楚王,一路之上看见楚民在田地之间,一边收割谷类,一边互相对唱丰歌,真不愧是人间天堂啊!”
“季大人寥赞矣!”斗伯比道,“季大人心中装满美好的事情,所以印入季大人眼里的,自然也是美好的景物。”
“罪臣此次前来,一是代随侯没参加沈鹿联盟会议,错失楚王厚爱而致歉;二是楚王今夏率军前往随国,愚臣迟钝,没有及时前去慰问,致使楚、随国两结下了梁子;这三,就是随侯派愚臣前来真诚的致歉、议和,希望令尹在楚王面前美言,亦能接纳随国真诚的依附,化戈为帛,互相缔造安民丰年!”季梁不急不缓地道。
“民和年丰!好哇!”斗伯比兴奋地道,“明天朝廷之上,我与季大夫一起,一定将这个美好的愿景,呈现在楚王面前,呈现在楚国的大殿之上。”
谁料,朝廷之上,斗伯比刚呈明季梁来意,熊楚武王熊通就断然拒绝道:“寡人已给了随侯诸多机会,他却屡屡挑战寡人底线。既然战局在今夏已开,开弓便没有回头箭了,寡人绝不言和!和谈,免!”
和谈,一下陷于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