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善!”庞涓满意地看着眼前,士气高涨、全然无所惧的三军,他们一个个如同饿狼见到了猎物一般双眼放光,秦军攒动的人头,仿佛只是待他们冲过去、随时随手便可轻易摘取的战利品一般。

秦军与三晋联军摆开阵势后,急剧的战鼓响起,照例先是开战时的一通互射,可秦军铺天盖地的箭雨,除了寥寥可数的数箭,能稀稀拉拉地射到魏军阵中外,其余都落在了双方阵前的空地上,而魏军弓箭手则遵巡着吴起的魏武卒练训技法,精挑细选的都是可以开十二石之弩(约30公斤)的强健之士,每一轮遮天蔽日的箭雨射过去,秦军则呼啦啦的倒下一大片。

秦军阵脚微乱,不得已开始让战车冲锋,可迎接他们的,却是魏军骑兵迎头的痛击,随后魏军战车也如猛虎下山般全力出击,骑兵则开始对秦军步兵不断实施包抄、分割,而此时魏、赵、韩三军,在庞涓的指挥下,如山呼海啸般地压上……

“杀秦敌啊!”随着三晋联军的喊杀声雷动,绣着“魏”“韩”“赵”的大纛旗,已随着战车的进攻,缓缓出现在秦军视线之中,轰隆隆的战鼓如雷鸣般在天地间回荡、滚动,黑压压的骑兵、战车群,从对面压顶般狂奔而来,如狼似虎奋勇而出时,守护阴山的秦军,不多时便陷入慌乱之中,挤在一起的秦军手足无措,在两面的夹击下,秦军很快彻底崩溃了, 一个个抱头鼠窜,相互践踏。

“撤至潼关!”秦军统帅见败局已无可挽回,只得下令撤退,以及时止损保存军队实力。

“华阴之战告捷,追秦敌至潼关!”庞涓一声令下,史官急忙草拟好捷报,吩咐军探向魏惠侯汇报军情。

而新一轮的战鼓,又震天动地地响起,战气凌烈萧杀,浑身是鲜血的魏军,一个个仿佛刚从大红的染缸里,跳出来的一样,腾空扑向秦军,矛戈断了,挥剑便上,剑折了,随手拣起一样武器就杀,血溅到脸上抹都不会抹一下,只顾狂吼着轮番冲杀,直到眼前看不到一个站着的秦兵为止。

从华阴到潼关,到处蠕动着断臂残肢的血人,到处弥漫着疆场争胜的尘烟,到处是痛苦的嘶吼,一路上全是遍野的尸体、流淌的鲜血成河。

“浴血厮杀,刀锋入骨,不战则亡,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战场上从来只有勇者,才有更多的机会生还,胆怯者必然成为虎狼之师屠刀下待宰的羔羊。”庞涓亲自擂鼓助威,魏、赵、韩三军越战越勇,而秦军节节败退,河西华阴、潼关、榆关,延安、灵宝都丢失。

“天啊!你真要要亡我秦人吗?魏、韩、赵三国强贼,大败我秦军于洛南,兵指商州古道,我秦已凶多吉少,寡人岂能苟活!”秦献公在侍卫军的保护下,一路奔逃,回望秦军如同羔羊,一个个消失在三晋联军的恶狼口中,猛地拔出剑来,欲挥刀刺向自己的颈脖。

(4)

“主公且慢,我楚十万大军救驾来也!”眼看秦国危在旦夕之际,昭奚恤率着十万大军,犹如天降神兵,经少习关(武关)、商邑(丹凤)至商州,风尘仆仆而来。

秦献公浑身一震, 手中的剑“咣当”一声落地。

秦献公与残余八万秦军,皆怕惊醒好梦,屏声静气地向远眺望,只见一支浩荡铁军,急疾而来,他们飞奔的车轮与战马,溅起满河风浪,踏碎满山荒草,隐隐绰绰地,大大的“楚”字进入眼帘。

“不是梦,是楚军,楚军救我们来啦!”兵卒们看清阵势后,兴奋得大叫,互相拍肩、搂抱成一团。

“我秦有救矣!”两行热泪,从秦献公眼中缓缓落下。

“楚将昭奚恤奉寡君之令,救驾来迟,还望主公恕罪!”来到秦献公身边,昭奚恤飞身下马,拱手作揖参拜。

“将军为救秦于水火,一路劳顿,请受寡人一拜!”秦献公说着,就要下拜。

昭奚恤立即扶住秦献公,阻止道:“主公不要折煞我也,自古君不拜臣,我岂敢不遵天令!”

“大将军救我秦于旦夕,寡人是替所有秦国子民致谢!”秦献公道。

“提及子民,当是秦、楚联军,同心竭力战败韩、赵、魏三军,为子民尽职责、守疆土!”昭奚恤动情地道,“既然都是一心为子民,又何必言谢?”

“大将军言之凿凿,令寡人自愧不如!”信心、雄心与决心,又回到了秦献公体内,他转身对残部道,“楚国将军的话,大家可曾听到?我们的盟友,尚且为秦国之危亡,愿抛头卢洒热血,将生死度之在外迎战韩、赵、魏三国联军,我们秦人,难道不能为自己的疆土而舍生忘死吗?”

“为捍疆土,死而无憾!”楚军的突然而至,仿佛是一道道曙光,一扫秦军的阴霾与恐惧,士气顿时高涨。

十万楚军,与起死回生、信心大增的秦军,组成十八万联军,在洛南与魏、韩联军大战。

多年未战的楚军,一见三晋联军,便大开杀戒,勇猛作战;从鬼门关险境走过了一遭的秦军,抱着宁可战死,也不做亡国奴的想法,也是愈战愈勇。

楚军与秦军,如同炭火映照,配合默契,魏军招驾不住,败退至潼关、安邑,韩军则败退至洛地三川。

秦楚十八万联军,对抗三晋二十万联军的进攻,取得了一次难得的大胜,深感无以为报的秦献公,派使臣出使楚国,愿将心爱的公主嫁给楚宣王,与楚世代为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