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啊,原来是自己吓自己!”景监收了剑,擦了擦脸上冒出的冷汗,正欲上车,却冷不丁看见一个隐隐绰绰的身影,在月光下独行。身影背着行囊,手握木棒,脚步匆匆,目不视斜,似乎不像抢窃之人。

景监暗中观察了好久,只见其身影,乃孤身一人,料到不是盗贼,于是便喊道:“斗胆问一下前面的友人,深更半夜的,你这是要去哪里?”

黑影愣了一瞬,与景监对峙。也许发现了对方也是单独一人,便慢慢朝景监走来:“我叫卫鞅,因家主逝世,听说秦国正在招天下贤才,便欲前往!敢问侠士尊姓大名?”

“果真?”景监大喜,“我是秦侯贴近太监景监,正要回秦。卫壮士若不嫌弃,可否上车同行?”

“如此多谢公公相助!”卫鞅也没想到刚逃出了公孙府,便会遇到这么好的运气,于是二人便一路同行。经过暗夜的相行,消除了彼此心理的顾虑,接下来的一路,二人几乎无话不谈,两人在车内交谈数日,景监对卫鞅的才华十分佩服,遂与之结为好友。

景监为大,被称为兄,而卫鞅稍小,被称为弟。

“兄独自来魏有何贵干?”卫鞅问道。

“唉,听说六国联盟,准备攻打我秦,我奉君令前来探听虚实。谁知确有此事,也不知道我秦能否逃过此劫!”景监担忧地道。

“其实,要逃此劫也不难。”谁料,卫鞅举重若轻、云淡风轻的一席话,令景监喜出望外,他确实没想到自己的无意之举,会给六国联盟带来破局之机,更没有料到他的无心之举,将给秦国带来400年来,从未有过的变局,而他自己,也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魏王刚愎自用,六国联盟也并非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铁板一块,而是彼此互相利用而已,如果秦国能用大量财物去收买魏国,令魏王感觉到与秦议和之利,大于六国联盟开战后所获得的利益,六国联盟便会自行瓦解。”

“贤弟啊贤弟,你断然是老天派来救助我们老秦人的。”景监沉吟了一会儿,猛然兴奋地扬起鞭子,抽打着马匹,快马加鞭地赶向秦国。

经过昨天晚晏一场急剧的争论,次日会盟,将详细拟定成文,庞涓当众宣布:“六国联盟消灭大秦后,将作如下瓜分:

燕国得秦国北部与林胡、楼烦相接得三百余里。”

“善!”燕文公很满意。

“赵国得秦国洛水以东、河水以西之二百余里;韩国得秦国腹心渭水平川;楚国得秦国西部、泾水河谷三百里;魏国得秦国函谷关之华山之地;齐国因与秦国远在千里,没有相邻,所以由燕楚两国,各割一百里地给齐国,再由赵韩魏,补足燕楚两国相等的土地。”

“真不愧是魏国大将军,公平公正,我们诸国可谓是心服可服!”会盟主厅,一片赞叹之声。

第三日清晨,魏惠王在御前军的护卫下,到达蓬泽,进入行辕,与五国君主于蓬泽之畔,举行祭天大礼。魏惠王理所当然地成为六国盟主。

午时,六国在行辕大帐内举行会盟大典,继续商议分秦大计。楚宣王向老大魏惠王套近乎说:“魏侯说得甚好,秦国不足为惧,且国力衰弱,秦国内可战之兵不过十五万,而咱们六国的可战之兵,远远超过秦国,连最小的韩国,兵力都不下十八九万,只要咱们六国会盟出兵后,秦国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楚王爽直,很对寡人的脾性,午膳时我们可要多喝两杯。”魏惠王道。

但是齐、赵两国却不这么认为:“秦国虽弱,但六国分秦,秦必做困兽之斗,六国分秦,不可大意,务必一鼓作气,耽延时日,必生变故。”

“齐侯说的在理。”赵国君主赵成侯,提出一条双管齐下的计策,“一则,各国各出兵五万压向秦国边境,二则,策动秦国西部后方的戎狄部族叛乱,内外夹击,秦国必将不战自溃,无力回天。”

“赵侯英明!”赵成侯提出的计策,被各国君主引为妙计。

但庞涓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一是自己为何没有想到这条妙计?二是这条计策由赵国赵成侯提出,将加重赵国在六国分秦中的分量,这势必会对魏国的利益和盟主权威,有所减弱,所以庞涓决定出言压一压赵国:“诸位国君,灭国战胜,奇正相因,正道为主,奇术为辅。六国分秦,实力第一,没有破国摧城之威,纵然奇计百出,也无以奏效。庞涓以为,六国首要之点,仍在大兵压秦,赵侯谋划,辅以奇计,为六国分秦增一树之木,诚谓可贵也。”

庞涓此话一出,大帐内静的出奇,连魏惠王也困惑地看着庞涓,这不分明就是赵侯提的赵议吗?庞将军为何一边否定,又一边采用、自相矛盾呢?

然而,赵国君主赵成侯是何等的老辣,他突然爽朗大笑道:“高明,上将军高明,六国分秦,自当靠魏国的三十万铁骑当先,我赵国那点东西对于秦出来说,只是一股臭气!”

“哈哈,赵侯过谦了!”赵成侯的话,引得哄堂大笑,庞涓的正告顿时成了子虚乌有。

午膳之际,魏惠王与五国君主共举铜爵饮酒,庆祝六国会盟和定计分秦、安定天下成功。

再说景监回到秦国,如实向国君汇报了六国联盟,不日将攻秦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