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微臣决不敢妄言!”邹忌道,“大王若不信,可身作便服,与微臣一起去街市、茶舍走上一遭。”

难怪,田忌连赛马都要赢过寡人;难怪,刚到襄陵,孙膑就说这场战争,有可能魏胜齐败!原来,真正的答案是在这里啊!齐威王身作便服,融入街市,果然听闻百姓,都在纷纷议论襄陵之战,孙膑是故意败给魏军的,其目的就是削弱齐军的力量,损毁齐王的英明,然后再推田忌上位。

“襄陵之战,着实败得蹊跷!”襄陵之战的点点滴滴,重新涌上齐威王心头,他当时是怀疑过孙膑故意灭齐军威风,壮魏国志气的,想不到果然如此。

勃然大怒的齐威王,回到王宫,就是果断地削去田忌的兵权,罢免了孙膑的军师之职。

“如果还有下次,我决不再讲兄弟之情,一定让你死于自己之手!”孙膑被罢官后,暗暗在心里发誓。

消息传到魏国,庞涓大喜:“孙膑不出战,我可以横行天下了!”

在庞涓自以为一扫孙膑这个阻碍,他便可以天下无敌之时,秦国却通过卫鞅的变法,在悄然中崛起。

在伐魏救赵后,卫鞅率兵攻下少梁,很好地呈现了他在治政、治军上的能力。当他从少梁率兵凯旋时,看到变法不过几年工夫,秦国就有了喜人变化的秦孝公,便着力支持卫鞅实施第二轮变法。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卫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公元前349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

卫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在秦国新国都推行了第二轮变法,其新法主要内容有: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是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三是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是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是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六是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的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此次变法,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卫鞅一日不死,我大秦就一日不入安宁!”大规模的改革,必然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纷纷向太子虔告状。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整一年,贵族们串通秦国老百姓,都纷纷来到国都擂鼓告状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还请大王听从民心民意,恢复旧法。”

面对这些头疼的问题,卫鞅一查,却事关太子,便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秦孝公说:“那就听凭你去自治吧。”

于是,商鞅命人割掉了太傅公子虔的一个鼻子,而在少傅公子贾脸上刺上字。

这样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秦国人,不得不开始遵照新法执行了。

过了五年,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劳役,老百姓都一心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将士杀敌立功的,可以升官晋级,所以军士作战都很英勇。

原来反对变法的老百姓,尝到了变法的甜头,心里都很高兴。

秦孝公看卫鞅制订的新法令成效显著,就提升他为大良造(当时一种大官名称),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秦孝公赐卫鞅于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此时,人们便纷纷尊称卫鞅为商鞅!

韩国见秦国强大起来了,便于公元前348年,韩昭侯亲自前往秦国,与秦孝公签订停战盟约,而魏惠王则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以图谋攻秦。

公元前344年,秦孝公一边下令秦军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派商鞅游说魏惠王,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

魏惠王早就得知让秦国日渐崛起之人,正是因商鞅变法。于是,对于魏国当下的形势,他十分乐意恭听商鞅的谏言。

商鞅劝说魏惠王道:“大王若想称霸天下,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盟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

“真不愧是高人。”商鞅的理念,令魏惠王耳目一新;商鞅一席话,将他心底的火苗,一下“呼啦”点然,令魏惠王兴奋不已,甚至懊恼不已,“若是当年国相公孙痤,将你早些举荐给寡人,又何须商君远赴异秦?唉,我魏痛失良才,寡人悔之莫之啊。”

“微臣这不是出现在魏侯面前了吗?”商鞅笑道,“只要魏侯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我还不是得听于王、在王旗下挥戈而战吗?魏侯日后统一了天下,我还不是您手下的臣子吗?”

商鞅的话,如同蜜汁,一点一滴浇入魏惠王心坎,使魏惠王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