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商鞅则趁机建议魏惠王道:“当下,魏侯应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

魏惠王果然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魏、宋、鲁、陈等12诸侯,参与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会盟。

逢泽,是中原繁华之地,位于宋国商丘城南的小城,这里水草丰茂、湖泊密布,飞禽走兽穿行其间,当时属宋国之地。在公元前343年的夏天,魏惠王、宋、卫、邹、鲁、陈、蔡等12国国君参与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

魏惠王借助这场会盟,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之后,还带12国国君,一同朝见了周天子,再一次确立自己的霸主之位。

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与齐国会盟,筹谋伐魏。

正当楚宣王在火头之上,与臣子们策划如何抵制魏国逢泽会盟时,蔡圣侯却欲摆脱附庸地位,北朝于称王的魏惠王,并与魏、宋、鲁、陈等12诸侯会盟于逢泽。

蔡圣侯与魏惠王等国君,朝拜完周天子回到蔡国后,立即又派两个又矮又丑的粗鄙之人,作为使臣,朝拜楚宣王。

江一没想到,平素憨傻、胖笨的楚宣王,却像吃饱喝足睡醒的狂狮:“好个蔡侯,既朝拜魏王,参加魏之会盟,又派矮丑之人来楚朝拜,岂不是故意戏弄我大楚?”然后命令景舍道,“司马景舍听令!”

“微臣在!”景舍道。

“不谷命令你,西伐蔡,厄以淮水填以巫山,克高蔡俘蔡侯,灭蔡!”楚宣王当即断喝。

“大王饶命啊!”蔡国两位使臣听着,吓得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又在想一曲是一曲!一旁的江一,实在看不下去了:“大王,您怎么说风就是雨呢?一场血刃之战,不经研讨,不经商议,怎可说战即战?”

“哼,蔡侯朝拜所谓的魏王、参加逢泽会盟时,何曾与不谷商议过?”楚宣王当即断喝,“不谷出兵伐蔡,难道还要先于蔡人商量不成?”

这是什么逻辑啊!江一还想劝谏,没想到景舍却道:“臣愿遵大王之令,率兵伐蔡。”

早在楚悼王时期,楚国曾经北上灭蔡国(今河南上蔡),蔡被迁于巫山、襄水间,成为楚国的附庸。

公元前343年,景舍授命率军西伐高蔡。

如此草率伐兵,看你如何收场!江一有点幸灾乐祸。然而,公元前343年,景舍大胜班师回朝时,蔡圣侯是被景舍用绳索拴住脖子,一路牵到郢都朝拜楚宣王的,“高蔡”也就从历史上抹去了。

江一不得不相信,上天就是这样照拂于楚宣王。

“司马一举消灭上蔡,劳苦功高,你看中了哪块地方?不谷就封赏于你。”然后对江一道,“大夫觉得,不谷还应加封多少银两给司马,才算合理?”

不待江一回答,景舍立即道:“身为臣子,理当为国尽力为君尽忠,讨伐上蔡,本是微臣分内之事,实在承受不起大王另外的封赏。”景舍说什么也不受赏。

这令江一内心深受震撼,也不得不对楚国君臣的相处之道,暗自刮目相看。有时候,他觉得楚国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许多时候,他突然发觉,他虽然在楚国为官多年,但实则对楚国的一切,都一无所知。

“当下,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十几个小国,我楚应该一举将其平扫。”魏惠王举行的称霸逢泽盟会,点燃了天下战火。

公元前342年,楚宣王率军三十万东进淮北。

齐威王率二十万齐军南下泗上。

越王之侯率二十万越军出广陵(扬州),北上淮北。

宋君偃也率军十万东进徐州。

四国军队为争夺淮北、泗上千里膏腴之地,而展开激战。

“越军早在先王楚简王时,就差点被先王消灭,这些年,越国内战频发,并不敢外扩,我们先攻打人心并不齐的越军,易于取胜;而首战告捷,则直接影响后面的战势。”此时的楚宣王,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精于算计,攻于谋划,一番审时度势,派令尹昭恤、司马景舍,率兵与越王之侯的二十万越军战于淮北,并于江苏淮安、盐城大败越军,越王率败兵退回广陵。

沉寂在幕后多年的楚宣王,似乎迎来了高光时刻,继续挥师北上,于徐州大败宋军、齐兵,夺得徐州。

“与强齐,将是一场大战!”平时显得犹豫寡断的楚宣王,望着宋君偃率残兵逃回商丘的狼狈身影,指挥若定。

不出楚宣王所料,楚军与齐军大战于枣庄、临沂,双方相持数月,互有胜负。

最后,在景舍、昭奚恤等臣子的谋划下,楚宣王调集楚军优势兵力,于枣庄大败齐军。

齐军节节败退,楚宣王率兵追赶至临沂,打败齐军,齐军向东撤走,楚军夺得日照、连云港等海岸地带。

淮北、泗上争夺战,以楚军全胜而告终,除了山东的几个小国外,淮北、泗上的十几个小国,尽入楚国版图。

楚宣王见令尹昭奚恤作战勇猛,便非常器重于他,将军政大权全部授予昭奚恤,让他带甲数十万,驻守这些占领的新疆域,北方诸国为此都比较忌惮强大的楚国,对待昭奚恤,更是小心谨慎。

楚宣王知道了后,有一天就问群臣:“北方诸国都畏惧昭奚恤,真的如此吗?”

大臣们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便都讷讷不言。一旁的江一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便说:“大王的话,倒让微臣想起了一个故事。”

“不谷就是喜欢听故事,快讲给不谷听听。”楚宣王饶有兴趣地看着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