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捕捉各种野兽吃,抓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来统领群兽的,现在如果你吃了我,就是违背了上天的命令。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没有不逃跑的。’老虎觉得狐狸说得很有道理,就和它一起走。果然野兽见了它们,都赶紧逃跑了。老虎不明白野兽是因为害怕自己才逃跑的,还以为它们真的是害怕狐狸。”
“哈哈,有趣。”楚宣王与群臣,听得哈哈大笑。
接着,江一又向楚王分析道:“现在北方诸国都畏惧昭奚恤,是因为大王把方圆五千里的国土和百万精兵,都交由昭奚恤统率的原因,北方各国害怕昭奚恤,并不是他本人有多厉害,其实他们害怕的是大王的大军,这就像野兽害怕老虎一样。”
“哈哈,大夫说的趣,更有理,不谷就是喜欢听大夫以深入浅出的故事来劝谏。”楚宣王高兴地道。
江一心暗想:“昭奚恤驻守北方边境,狐假虎威,这下大王一定会罢他的兵权,治他的罪了吧?若是除掉了昭奚恤,就是剪除了楚军的半壁江山,魏国便不会再畏怯楚国了!”
后来,这话也传到了昭奚恤耳朵里,他虽然担心楚宣王会因此治他的罪,但月余后,他却意外地收到了楚宣王加封的十多万箱美酒,十多万双御寒的皮靴、皮衣等物质,使得军心更加凝集,昭奚恤也更加恪尽职守地守护着北部边疆,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忠心。
面对楚国种种出乎意料的操作,江一深感意外,却又无可奈何。只有暗自希望魏惠王伐赵、伐韩得手后,再快快伐楚,以结束他这种整日行走在血刃之上的日子,因为从魏惠王的书信中,江一知道魏惠王称王后,便按商鞅游说的第二步,于公元前前343年,命大将军庞涓率三十万大军伐赵伐齐,但戒备深严的齐国,使魏军无法得手。公元前342年,庞涓便率魏军,转而攻打韩国,并在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击退韩将孔夜的军队,韩昭侯焦虑之中,便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这一年,恰恰齐威王逝世,其子继位为齐宣王,他知道田忌、孙膑冤枉,便又恢复了二人将军及军师的职位。
听到韩国求救之事,齐国君臣忙在朝堂议事。
“我魏命上将军庞涓率三十万大军攻韩,韩将孔夜大败,韩侯便向我齐求助。”齐宣王的目光,巡视着众臣,“我齐,到底是救还是不救?”
邹忌主张道:“微臣主张不救。让这两邻国自相残杀,于齐国有利。”
田忌道:“微臣主张去救:不救,一旦韩被魏吞并,魏国国力大增之后,势必要进攻我齐国。那时就危险了!”
“田将军说的是啊。”大多数臣子的意见,与田忌一样。
此时,只有孙膑含笑不语。
宣王问道:“军师为何笑而不语?当下军师认为该怎么办?”
孙膑道:“臣以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太妥。我们应该‘救而不救,不救而救’。”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明白。
孙膑解释道:“不救,则魏灭韩,必危及我齐;救,则魏兵必先与我齐军开战,等于我们代韩国打仗,韩国安危无恙;但我齐国无论胜败,都要大伤元气。所以这两种意见都有不妥之处。”
“嗯,军师之言有理。”众人纷纷道。
“那军师觉得应当如何?”齐宣王问道。
“微臣认为齐侯可以答应救韩,以安其心。韩国必然努力坚持与魏国死战。等到两国都疲惫之际、马上要分胜负时,我们再真正出兵击魏,这样,攻击已筋疲力尽的魏军,不用大力;救解已快失败的韩国之危,他们也必定感激。于是,少出力而建功多,不更好吗?”
齐宣王一听很兴奋,甚至佩服得鼓起掌来:“如此甚好!”便命田忌、田婴为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十万大军,伺机攻魏救韩。
“韩、魏之战已打了多时,我们当下可以出兵了。”孙膑道。
“开发!”田忌便以孙膑的谋划,与田婴率十万大军,准备前去迎战。
这一次,孙膑还是采用桂陵之战的老办法:“我们不救韩,而袭魏国首都大梁。”
田忌明白孙膑的战法,配合默契的十万大军便直赴大梁。
正与韩军对垒得难分难解的庞涓闻讯,暴跳如雷,大骂孙膑狡猾,发誓与齐军决一死战,于是与太子申,气冲冲地率十万大军迎战齐军。
庞涓率领魏军,日夜不停地往回赶。这时,齐军已攻入魏国境内,占领了不少地方。
这次,孙膑制定计策,下令齐军退兵。
田忌不解:“以逸待劳,不是上次桂陵的成功战法吗?”
“此次不同,庞涓心怀忿怒、挟气势而来,若正面交锋,我军纵胜,损失亦大。不如如此这般。”孙膑小声说出计策。
“妙!我军定当严遵军师之计行事!”田忌听罢,心中大喜。
庞涓提兵赶到魏国,却见齐军已撤离。
“哼,想逃?没那么容易!”庞涓来势汹汹,“此次不拼个鱼死网破,不亲手杀了孙膑,我庞涓便也不活了!”庞涓于是下令命兵卒,拚命追击。
庞涓率兵紧紧追赶,一路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只见营地上到处都是煮饭用的灶。他叫人点了点灶的数目,不觉吃惊地说:“想不到齐军竟有十万人吃饭,人数倒真是不少呀!我们不可轻敌!”
“上将军所言极是,但齐军向来畏战,也不足为惧。”魏太子申给庞涓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