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是神仙一把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第二天连柱继续撕皮条,反正手破了就擦,撕完又破,破了再擦,整整一个月才把皮条子撕完。接着师父又送来三大盆,连柱继续抽,毫无怨言。半年后,连柱手指头跟棒槌似的,稍微用力一拽就开了,速度之快,力道之猛,势如闪电。

殊不知,延海大师偷偷传给他的是“鹰爪力”。此功为世之绝学,练习精纯,施之于人,当之者如着利刃,甚至洞胸入腑,为软硬相兼之功,刚柔并济之劲,阴阳相合之力。

半年后的一天,延海大师对连柱说,不用抽皮条了,跟我出去一趟。

在双修观门前有两棵环抱粗的窜天杨,树与树的距离有三米左右,延海大师说道:“从明天开始,你就围着这两棵树转。怎么转呢,我给你示范一下……”只见延海大师往下一低腰,左手在前,手指尖跟鼻子尖对齐,右手护住前心,骑马蹲裆式往下一蹲,上身不动两腿动,然后围着大树转开了。转的形状就像阿拉伯数字“8”似的。

第二天,连柱开始转大树,他不再问为什么,反正按照师父的指点做就完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连柱转大树转了整一年,没人知道他付出过多少艰辛,流过多少汗水,树底下赫然出现的深有五公分的“8”字踏痕便是见证,功到自然成。

老天要渡一个人,就会让他受苦、受罪,让他在困境绝境中惊醒,懂得珍惜当下,懂得提升灵魂。

连柱一骑绝尘,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把自己锻造成了师父想要的那块料——有品行的身子骨根基。

这一天,连柱再次找到师父,问道:“师父,我现在可以学功夫了吗?”

“哈哈哈……”这次延海大师没有生气,转而轻声念道:“凡人事物境,皆不要太执着。执则迷,迷则不悟,所以叫执迷不悟。修行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放下,一随缘,你就厉害了。”

师父说的话云山雾罩,连柱根本听不懂。

“孩子,到双修观多久了?”延海大师紧接着问道。

“整整两年了。”连柱老老实实地答道。

“你一直口口声声说学功夫,这两年的时间,难道学的不是功夫吗?”

连柱顿时无语,他瞬间明白了一切。

“好,从今天开始,我正式收你为徒,传授内家拳。”

连柱欣喜若狂,只见他双手合十放于胸前,双膝跪倒在地,左手掌心捂住地面,右手掌心在前,左手掌心盖住右手,连磕三个头,然后双手掌心向上摊开放在地面,接着左手掌心回到左胸口,右手支撑地面起立。这样动作持续三遍,相当于给师父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仪式结束,连柱正式成为内家拳的俗家弟子。

“师父,什么是内家拳?”连柱问道。

“内家拳将炼养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内家拳最大的特点是按外而伤内,得其精妙,则虽赤手空拳,而无刚不摧,敌虽有大力,无不披靡……” 延海大师武术造诣颇深,见徒弟提问,便娓娓道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连柱对武术的兴趣越浓,他比别人进步的速度就越快。

第二天吃罢早饭,延海大师开始手把手地传授连柱掌法。

延海大师说,遇任何强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着不乱,乃能举动得当,气定神闲,于此即先胜了一招。习艺之时,必宜潜心体会,若凭蛮力,绝不得诀窍。则需心如垂柳,意随流水,四肢轻灵,中节作主。若能如此,则能捕捉好时机,刹那发劲,捷如闪电,虽四两之力,亦可拨倒千斤。

在神气满布方面,延海大师说,人之能者,谚称三头六臂,然必须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则此手动,余手皆弛。手多亦成无用,我如神气布满全身,全身灵劲,毫无间隙,人发而不能制我,我发而即能制人,皆赖神氧满注之功。

在多求练历方面,延海大师说,修习武技当求练历,故对练之事为习武要事。切勿自以为技术未精而气馁。务于对练锻炼技巧,娴熟技巧,领会要诀,与固定养气定心各耍则,如此身体力行,学会破敌功夫,而后百战不殆。

延海大师理论联系实际,把内家拳的要领逐一解读。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师徒俩一个真教,一个真学,不到一年功夫,连柱已深谙内家拳之精妙。

延海大师为了更好地培养连柱,把自己当成了人肉靶子。起初,连柱不敢下手,生怕伤了师父。师父劝道,尽管放开手脚打,更何况也打不到他。

连柱还有一个优点,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比如说,师父传授一招,他能把这招拆成三招。这一点令延海大师刮目相看。

连柱也深深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两年的根基夯实至关重要,挑水练背力、练耐力、练轻功,抽驴皮条练掌力,转大树练绝活。

光习练掌法,连柱足足花了整一年。后来又用半年时间熟悉了各种兵器的使用要领。延海大师说得对,现在不是一个携带兵器的时代,但习武之人熟悉兵器则是基本素养。

这些年,连柱除了偶尔回老家探探亲外,其他时间大都在山上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间断。

连柱也由青涩少年成长为一名孔武有力、果毅干练的青年,一米八的个头,虎背熊腰,二目如电,太阳穴鼓鼓的,咳嗽一声也是两响,可见丹田蓄力深厚。

这一天,延海大师把连柱叫到身边,慈爱地问道:“孩子,到凤凰山几年了?”

“三年半。”连柱回答得很干脆。

“收拾一下东西,准备明天回家吧。”

“师父,您说什么……”连柱惊愕不已,半天没缓过神来,他怀疑自己听错了,连问了三遍。

“哈哈哈……”延海大师越笑,连柱越发毛。

“师父,您不是开玩笑吧?”连柱擦拭了一下脸上渗出的汗,底气不足地问道。

“孩子,为师哪能总跟你开玩笑?”延海大师冲连柱摆了摆手,继而问道:“知道你学的内家拳叫什么名字吗?”

延海大师这一问,直问得连柱面颊发烫,他支吾半晌,竟答不上话来,只晓得每天跟师父习练拳脚,哪管什么拳种。延海大师不提,自己从来不问。

“马上要下山了,有些事儿你应该知道……”延海大师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