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北派寻龙笔记>第14章 星斗坟茔

第14章 星斗坟茔

壁画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内容已经十分模糊。

我推测这些壁画之前是有颜色的,只不过时间过了太久,上面的彩色颜料早已挥发殆尽,只剩下黑色的碳粉和白色的珍珠粉,还保留在上面。

正是靠着黑白两种颜色,再加上砖石原有的橙黄底色,我依稀可以辨认出壁画上的内容。

起初还是些杀猪宰羊,生火起灶的场景。

接下来很长的篇幅,都在描绘一场盛况空前的宴会。

桌子上满是珍馐玉食,八人一桌,足有百十来人,每个人神态各异,举着酒杯,似乎在等待宴席主人的讲话。

袁大头说:“看这排场,至少是个厅级干部。快点往前走,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那哔哔个没完,饭都不让人家好好吃。”

我俩快走了几步,发现壁画上的内容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篆刻。

我说:“这次还真叫你猜着了,讲话的那位爷,在古代说不定还真是个厅级干部,你看看,发言稿都刻在上面了。”

袁大头说:“你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些啥。”

袁大头不认识这些字很正常。

他作为新时代为数不多的文盲,简体字都不认得几个,何况古墓里的古文石刻了。

我把手电光凑近了一些,仔细看着篆刻的内容。

这些文字歪歪扭扭,分明就是失传已久的蝌蚪文。

这种文字特征明显,笔画大多在2-4笔之间,形似蝌蚪,以弧形为主。

就算我没有研究过古文字,也能一眼认出来。

在考古界,蝌蚪文是公认的八种神秘字符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能够破解其中意思。

现如今存世的蝌蚪文,篇幅字数最多的也不过百十来字。

甬道石刻上的蝌蚪文数量,粗略估计足有数千个。

这面石刻要是现世人间的话,足以震撼整个考古界。

袁大头见我盯着篆刻一直不说话,又等了一会儿,实在是耐不住性子了,于是开口问道:“墙上的到底是个啥,你倒是说啊。”

我没有回头,只是简单应了一句,“蝌蚪文。”

“蝌……蝌蚪?”

袁大头听头不听尾,含含糊糊只听了前两个字后,声调提高了八度,满眼都是不可置信,“陈三条,你说墙上的都是蝌蚪?卧槽,原以为只有我喜欢对着墙撸,真没想到,古人也有这种癖好。”

篆刻蝌蚪文的刀槽里,填充了珍珠粉。

这种做法可以让石刻文字变得更加清晰,容易辨认。

比如泰山上,就有很多古人留下的红字石刻。

石匠走完刀工后,会把事先研磨好的朱砂和赭石,均匀的涂抹在刀槽里。

这类矿物研磨的颜料,有极强的稳定性。

足以保证泰山石刻千百年来裸露在外,历经风吹雨打也不会褪色。

甬道上的蝌蚪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刀槽里没有涂抹朱砂和赭石,毕竟这里是古墓。

用红色的话,显得太过喜庆,和古墓的格局布置都不搭,所以才选用了白色的珍珠粉,来代为填充。

不过珍珠粉有个问题。

那就是氧化的时间久了,会从原本的纯白色变成淡黄色。

粗略看去,蝌蚪文和小蝌蚪之间的颜色,的确有几分相似。

也难怪袁大头会看错。

我和袁大头简单解释了一下什么是蝌蚪文,这小子瞬间就觉得索然无味。

他催我别在蝌蚪文上继续浪费时间,没卵用。

我俩穿过篇幅巨大的文字篆刻,本以为会看到宴会主人的真容。

没想到壁画的画风突变,整面砖石墙面都被碳粉涂成了黑色。

在黑色的大背景下,密密麻麻的画满了星辰,粗略看去,就有成百上千个。

这些星辰的位置分布很奇怪,和已知的星象图完全对不上茬口。

就连《星海拾遗》中,也没有类似的记载。

看到这里,我权当这是陵墓工匠胡乱臆想的星图,在甬道上充当装饰,并没有实际意义。

我继续朝前走,来到了第二幅壁画面前。

“这是……”

只看一眼,我就否定了之前的观点,隐隐觉得其中大有文章。

在第二幅壁画上,黑色背景下的漫天星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全都爆裂炸开。

好似一朵朵盛开在黑色幕布上的花朵。

紧接着是第三幅。

碎裂的星辰,像是被扬起的沙子,小块的随风飘散,大块的留在原地。

这些星辰碎块时而聚合,时而散开,接下来的很多幅壁画,都在重复的表达这一内容。

这种宏大的表现手法,应该是想传递一个信息。

那就是星辰碎块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一种天地混沌,鸿蒙初开的感觉跃然于壁画之上。

我的脚步越来越快,几乎变成了小跑,一门心思想要看看,这些星辰碎片到底变成了什么。

这么震撼的场面,足以让袁大头闭嘴。他紧紧跟在我的后面,一言不发。

突然,我一个急停,袁大头狠狠的撞在了我的身上。

不过这一次,我俩谁都没有数落对方,而是仰着脑袋,注视着壁画上的内容。

星辰碎片,在这幅壁画上重新聚合在一起,在浩瀚的黑色大背景下,勾勒出上圆下方的轮廓。

“天圆地方?!”

我和袁大头相互对视,异口同声。

我可以看出他眼神中的震撼。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意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哪怕星辰碎片里蹦出个孙悟空,我都不觉得奇怪。

唯独出现这个画面,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一路走来,我和袁大头的注意力全都被壁画吸引,完全没有注意到,此时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甬道的尽头。

我收回手电光,稳了稳心神,照向了前面。

甬道的尽头,是一扇乌木大门,白虎玄武两大瑞兽分立大门左右。

门上挂了一块烫金匾额,上书八个篆文大字,正是:“碧落坤灵,星斗坟茔。”

我稍稍稳住的心神,在看到这八个篆文大字后,又“咚咚咚”的猛烈跳动起来。

古人称天空为碧落,称大地为坤灵。

匾额上的前四个字,恰好是天圆地方的另一种说法。

至于后四个字,则是印证了壁画上的内容。

潮汐墓的墓主人认为,地球是无数星辰碎片的集合。

所以他才会把地球,称之为“星斗坟茔”。

可以看出来,墓主人对于星象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就连死后也要把自己的猜想刻画在甬道之中。

难道墓主人,生前是个专门占星问卦的天官?

袁大头说:“怪不得潮汐墓会随着星象走势不停移动,原来是这位爷的职业习惯啊。”

冥冥之中我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蝌蚪文中记载的内容,与我爷爷留下的那本《星海拾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书中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多年以来我一直无法理解。

即使翻阅了很多资料,仍然窥探不出其中门道。

都说读书做学问,讲究个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其实这也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做的是什么学问。

诗词歌赋之类的倒还好,如果真要把天星风水、周易八卦之类的学问吃透的话,没有高人点拨,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在外门打转,摸不到内家的门道。

《星海拾遗》也是同样的道理。

它只是一本一指来厚的薄册子,甚至不能称之为书,叫它总纲目录可能更恰当一些。

研究一样东西时间久了,心底就会产生一种执念。

而我心中的执念,正是这本《星海拾遗》。

此时此刻,我多希望自己身边有一台照相机。

这样就能把那些蝌蚪文照下来,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当然,袁大头对于这些都不感兴趣,他一门心思只想着多摸些宝贝。

“陈三条,你可别瞎琢磨了,赶紧办正事要紧。你要是真喜欢墙上那些蝌蝌蚪蚪,胡乱涂鸦的话,等出墓之后,把冥器换了钱,我第一件事就在青年大街给你买套洋房,装修风格全都按甬道的标准来,保你看个够。”

袁大头那个贱兮兮的样子,真是欠揍,我劈头盖脸骂了他一顿,这才让他消停了一会。

其实袁大头说的也对,瞎琢磨没用,还是考虑考虑面前这扇乌木大门怎么进,这才是正事。

我小心来到大门跟前,只见门上一排排门钉,外加两个黄铜门环,怎么看怎么像王孙贵胄的宅院大门,一点都没有阴宅该有的样子。

唯一不同的是,贵胄门前摆的,大多都是一公一母两尊石狮子。

而这里摆的,却是白虎玄武两大瑞兽。

其实这也好理解。

古人把漫天星辰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其中的四象,指的正是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墓主人的身份既然是占星问卦的天官,那么他在墓门口摆上代表四象的白虎玄武,这也解释得通。

袁大头用力的推了几下大门,纹丝不动。

他伸手跟我要折叠铲,想要顺着门缝撬进去,说不定能撬开一个口子。

我劝他别白费力气,人家墓主人这么大手笔的设计,怎么可能用一把铲子就能撬开。

况且一路上,我们都没有遇到马生辰。

这就说明他早就进到了大门里。

袁大头一拍脑门,说:“把这茬忘了,周围肯定有开门的机关,我去找找……”

说完,他就沿着乌木大门来回摸索起来。

我刚想阻止,让他别乱摸,搞不好开门机关没找到,反而触发了暗箭毒烟什么的,小命就交代在这了。

可是还没等我开口,袁大头就僵硬的转过身来。

他表情非常不自然的看着我,嘴里小声嘀咕道:“陈三条,你过来听听……里面是不是……有人在说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