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宅,饭厅。
晚饭比平时丰盛许多,跃扬特地多烫了些酒,席上向两个侄子说起了茂兴源和吴家的事:“……大概早在道光年间,吴家兄弟就在关东做布匹买卖,外带贩卖些烟土,慢慢的发了家。那时茂兴源只是个大车店,兼有杂货铺和客栈的性质。后来一场意外,吴家兄弟三个命丧他乡,只剩下吴老四一人继承所有产业!”
喜良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不时跟婶婶说:“这个好吃!”或者给子恒夹菜:“又不用耳朵吃饭,菜都凉啦……”
子恒则很感兴趣,仔细听着,时而发问:“他们是咋死的?”
跃扬说:“谁知道呢?反正据说当时吴老四把大车店接下来了!这个吴老四就是吴衙的父亲吴老爷子!那时他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头脑灵活,用对了人,家业越发壮大!大概在同治乙丑年,清政府镇压起义军,吴老爷子看准形势,向朝廷捐献了三千支洋枪,第二年,他就加衔三品,当上了关东的运粮官,茂兴源就是从那时兴旺的,买卖遍布大半个北方!”
子恒说:“这运粮官听上去像个肥差!”
跃扬说:“没错!从此,吴家商场得力,官场得势,盛极一时!吴老爷子在光绪二十四年去世,三个儿子分了家,各自立门户。长子吴衙,在京东老家主要经营土地!”
子恒点点头:“这个好,没风险,只管收租就稳赚!”
“老二吴衍,接管关东的买卖,就是这个茂兴源!”
子恒问:“那老三呢?这么一分,老三不是啥都没有了?”
“其实,他们兄弟三人在茂兴源都有份子,都跟着分红!也就是说他们都靠茂兴源养活!”
“哦?”子恒眼里闪过一丝什么,“那这个老三做啥?”
跃扬想想:“老三好像叫……吴衔,在分家那年四月,殿试中了进士,当了官,虽说只是个颐和园电灯房提调,但在老百姓眼里,可就是一步登天了!”
“土地、商场,官场,这吴家可算得上是“三足鼎立”了!”
“那是,连地方官对他们都刮目相看!”
子恒叹着:“真没想到吴家势力这么大!”
“咳,那只是盛极一时而已!才过了不到十年,——也就七八年的样子吧,那吴衔不知犯了啥罪,被抓起来,关进牢里,真叫是‘无衔’了!”
“他肯定是得罪了啥大人物!”
跃扬点点头:“大伙儿都这么猜!这么一来,吴家就垮了半边,没有当官的庇护,买卖上就不禁风雨,官府开始找岔,搜刮少了还不干!不过多亏了商号里领东掌柜有本事,慢慢地又把买卖做起来了!”
“领东掌柜?谁呀?”
“就是代替东家打理生意的人!大伙儿叫他大掌柜的!吴家兴旺以后,东家就不再亲自过问买卖,把所有事情都交给领东掌柜处理! ”
“那东家放心吗?”
“咋不放心?那个吴衍比他爹差远了,根本不是经商的料,巴不得有人替他打理生意!”
“我想起来了,我有个同学,他爹就是茂兴源的领东掌柜,不过,现在不是了!”
“哦,你说的是术老末吧?”
“您认识他?”
“他在奉天城可是个人物,做买卖的谁不认识他呀!只是人家不认得咱们!”
“不能,我刚到奉天时,他儿子术少磊还告诉我亨通金店咋走呢,可见他们肯定认得你!”
“是嘛!”跃扬呵呵一笑,并不在意。
子恒扒了几口饭,问:“刚才您说到哪儿了?”
“咱们说说茂兴源东家!——听说吴衍前两年在天津买了座小洋楼,本以为他们全家都要搬过去,可能是因为舍不得这个大宅院吧,二太太带着儿子留下了,这么一来吴衍也只能奉天天津两头跑了!——茂兴源规模不小,不算分号分柜,只一个总柜,主仆加起来就三百多人!现在茂兴源主事的大掌柜的叫李长林,刚当选上奉天商会会长!我跟人家说好了,明儿个就带你俩过去!”
喜良闷闷的插一句:“我不去!”
跃扬似乎有预料,平静的劝他:“人家点名要你俩去,我咋好意思不应啊?”
喜良颇为意外:“他凭啥叫我去啊?我又不想学买卖!”
崔妻道:“这是好事儿!再说只是叫你俩去,又没说非得都留下,先去了再说!”
喜良怏怏不乐闷头吃饭。
子恒也沉默起来。
跃扬看看子恒,与崔妻对视一眼,心里一下子没底起来。